资治通鉴浓缩成的22句话
![]()
读懂的人自懂
看不懂的人不需要懂
《资治通鉴》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更是讲做人、处世智慧。难怪说是人类历史上十分强大的史书,涵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可替代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当中,有两部书是最高成就的、不可替代的,这就是史学史上两个姓司马的史学家的著作,汉代的司马迁和宋代的司马光,他们分别编纂了《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巨著。为什么说《资治通鉴》具有不可替代性?我认为,这部书的不可替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资治通鉴》的体例具有特殊性。中国的古书,正史当中有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纪传体史书,记皇帝的叫本纪,记大臣的叫列传,它是以人为中心的。
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它完全是按照年月日记载下来,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的编年体史书,前面有《左传》,但是《左传》不太好读,而且它讲的是先秦的历史。从战国以后,一直到北宋建国以前的编年史,《资治通鉴》涵盖这个很长时段,没有一本书可以替代。
第二是《资治通鉴》的史学成就最高。中国古代学术最高水平出现在宋代,代表宋代最高学术水准的书是《资治通鉴》,毫无疑问它是中国学术的一个顶峰。陈寅恪先生说“宋贤史学,千古罕匹”,不是虚话。
第三,《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是个严谨务实、有崇高学术理想的学者。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时候,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具有学术追求的时代,是一个最不追求某种功利的著书立说的时代。如果说他也有功利,他的功利是要写出一本让从此以后的封建帝王都必须读的书。所以他的时代背景不一样,他的编纂宗旨就是要写给治国者看的。
司马光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修养和学术追求,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当中,一个很标准的儒者,是一个希望自己著书立说能够传诸后世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