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骨灰在台湾的纳骨塔里蒙尘75年,连个刻名的木牌都没有,直到2013年,终于有人把它从遗忘里挖出来,送回了家:聂曦烈士的骨灰早就安葬在江西樟树的烈士陵园里。
![]()
聂曦这辈子,每一步都踩着生死线。1917年生在福州,年轻时跟着吴石将军做事,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国民党要把500多箱军事档案运去台湾:那些档案里记着海防暗礁的位置、前线兵力部署,要是被带走,解放军登陆福建时不知要多流多少血。聂曦接了这个“烫手活”,瞒着上级把298箱档案偷偷搬进福建省研究院的书库,锁进最里面的铁皮柜。解放军进城那天,他抱着钥匙和清单站在门口,手都在抖,后来有人说,就这一藏,帮着解放福建少牺牲了上千人。
![]()
没过几个月,他跟着吴石去了台湾,表面是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上校科长,实际是扎在敌营里的情报线。那时候台湾街头巷尾都是特务,跟人说句话都得先看四周,他却凭着会打交道的本事,把台湾的防御图、美军援台的军舰动向,裹在烟盒里、塞在旧书的页缝里,一次次递到地下交通员手里。1950年初朱枫到台接头,他帮着找了处隐蔽的民宅,还托空军的老熟人弄了张去舟山的军用机票,想让朱枫从舟山转道回大陆。可谁能想到,蔡孝乾叛变了,把地下组织的名单全供了出来,聂曦、吴石、朱枫一个都没跑掉。
![]()
1950年6月10号,台北马场町刑场,33岁的聂曦穿着洗得发白的白衬衫,反绑着双手站在草地上。后来台湾的老档案里记着,他中了七枪,倒下的时候眼睛还睁着,头朝着大陆的方向。那时候两岸不通音讯,他在台湾没有亲人,遗体被草草火化,骨灰塞进台北一个公共纳骨塔的格子里,只有个冷冰冰的编号——没人知道这格子里躺着的,是个护过档案、传过情报的英雄。这一放,就是75年。
纳骨塔的墙后来漏雨,不少骨灰盒潮得发烂,有些甚至被当成无主骨灰挪来挪去,聂曦的骨灰也差点丢了踪迹。2013年夏天,江西樟树的杨韵清翻老家阁楼的族谱,突然看见“聂曦,又名聂能辉,1950年赴台,未归”这行字。她拉着长辈追问,才知道这位叔公不是失踪了,是牺牲在台湾的地下党。杨韵清抱着族谱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开始找——白天上班,晚上对着电脑查台湾纳骨塔的旧档案,还托去台湾的朋友帮着打听,后来在两岸民政部门和台湾民间历史学者的协助下,终于查到了聂曦骨灰的纳骨塔编号。
![]()
从发现族谱信息到找到骨灰,只用了5个月。2013年秋,杨韵清抱着那个小小的骨灰盒,在台北纳骨塔前站了好久,她摸了摸盒子,跟叔公说“叔,咱们回家了”。后来经DNA比对(跟聂家亲属的样本匹配)、两岸档案核查,确认这就是聂曦的骨灰。当年11月,骨灰被护送回江西樟树,安葬在当地的革命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聂曦烈士之墓(1917-1950)”,旁边还刻了“隐蔽战线英雄”五个字,松柏围着,再也不用受纳骨塔漏雨的苦。
![]()
有人说,要是聂曦能“看见”,肯定想跟吴石、朱枫那些老战友说说话——朱枫烈士的骨灰找了60年,2010年回了家;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2013年落成,聂曦的名字刻在纪念墙上,跟吴石、朱枫的名字挨得很近,就像当年他们在台湾一起出生入死那样。
可想想还有多少像聂曦这样的人,骨灰还埋在台湾的乱葬岗、纳骨塔里,连个编号都没有。聂曦等了75年回了家,朱枫等了60年,还有多少英雄要等更久?聂曦的骨灰找到了、安葬了,不是结束,是提醒我们:还有很多名字该被记住,还有很多“聂曦”没回家。
![]()
当年聂曦在刑场上站得笔直,心里想的肯定不是自己能不能留下名字,是能不能让家乡早点解放,让老百姓过安稳日子。现在我们站在他的墓碑前,能说的只有一句“你没白等,我们记得你,也会帮更多人回家”——这大概就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