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接力”进行到了最后一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即将回家!
就在11月2日夜,东风着陆场进行了一次1:1还原的“全系统合练”,演练内容从空中的直升机,到地面的搜救车,从通信保障再到医疗救护,全部部门都上。
可以这样说,除了神舟二十号没回来,其他环节都和两天之后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一场实战。
![]()
如此规模的演练,其实为的就是不出万一,只求一万。确保航天员陈东、陈中瑞和王杰的安全,以及4位太空特殊乘客“4鼠乘组”平安返回地球。
这已经是东风着陆场组织的第三次夜间低温搜救任务了。和白天返回不同,夜晚返回对搜救有着更大的考验,漆黑的天空,寒冷的天气都对搜救有着不小的考验。为此,中国航天空中分队专门配置了红外热成像技术,而地面分队则配备上了照明无人机,甚至为了不出意外,连通信设备都裹上了保暖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做到四个字:舱落人到。
![]()
别看是夜间搜救,中国航天可以说是抓了一手王炸牌局。
虽然天黑,但搜救天地协同,也少不了高科技以及硬实力的设备。其中5架直升机搭载光电吊舱,目的就是最快的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在黑暗中锁定返回舱位置。这个关乎是否能及时做到舱落人到。
在锁定返回舱位置之后,四面数百台车辆,会在沙漠和戈壁中反复熟悉周边复杂地形地势,甚至连车灯的照明角度都严格设计和模拟过。为了解决照明问题,现场将会升起3架无人机,在天空做悬停照明。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第一时间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
神舟二十号的返回,除了航天员本身,还有4位特殊乘客很受关注。那就是刚刚随着神舟二十一号一起飞天的4只小老鼠。
他们肩负着在太空中帮助科学家研究微重力环境对生物影响的试验任务。

这些小鼠是精挑细选的“近交系小黑鼠”,生理差异极小,能更精准地反映太空环境对生命的影响。待它们返回后,科研团队将第一时间接应,开展进一步研究。说不定,这些“鼠宇航员”的数据,未来会成为人类长期驻留太空的关键!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从神舟十二号至今,多数返回任务都选在东风着陆场。为什么是这里?
![]()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形。这里既有沙漠戈壁,也有山地湖泊,离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也近,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监控设备,在这里都能派得上用场。并且这一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这样既能够保障任务的安全,又能把对人民生活的干扰程度降到最低。
就在大家关注神舟二十号返回时,中国航天已悄悄布局下一步:神舟二十二号任务中,一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超过一年!
![]()
这一调整其实是为了迎接2026年的一位“特殊访客”——巴基斯坦航天员。届时,外籍航天员将搭乘神舟飞船进行为期约一周的短期访问,而中国航天员则需长期驻守,完成“无缝衔接”。
有人调侃:这是不是为载人登月做准备?虽然官方尚未明确,但长期在轨经验无疑将为更深空的探索打下基础。
![]()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5日夜,让我们一同期待神舟二十号乘组平安回家。也记住——在祖国北疆的寒夜里,永远有一群人手握星光,为英雄照亮归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