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才跟服务队提了用工法律困惑,这周就坐进了专家面对面的培训课,连‘混合用工认定’这种实操难题都解决了!”近日,深圳市龙岗区珠江广场园区会议室座无虚席,参会企业代表拿着记满笔记的培训材料,对龙城街道园区服务队的“闪电响应”赞不绝口。
![]()
今年,龙城街道成立园区服务队。
自今年7月亮相以来,龙城街道园区服务队以“一园区一专班”的扎根姿态、“五方联动”的协同智慧,把服务送到了企业发展的“心坎上”—— 从破解股权变更的跨部门壁垒,到为“银发经济”企业搭建全国性宣传平台,再到打通产学研合作的路径,龙城街道用一场 “服务革命”,让园区这个经济“主引擎”真正转起来、强起来。
直面园区“成长烦恼”
跳出“被动服务”怪圈
在龙城街道,15 个大型产业园区承载着辖区诸多优质企业,是推动“3+4+N+AI”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但走进园区深处,企业的一些“烦心事”却很具体:丰隆深港科技园有企业想对接高校技术资源,却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珠江广场有公司遇到劳动仲裁,却不知去哪里找实操指引;甚至有企业因股东信息在税务系统“卡壳”,股权变更手续拖了半个月,业务拓展陷入停滞。
![]()
龙城助力企业出海。
龙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企业服务常陷入缺乏前瞻性服务意识以及及时响应机制的被动局面,而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支能沉下去、连起来、帮到底的专业队伍。
正是瞄准这些 “痛点”,龙城街道以《龙岗区强化企业服务保障暨 “干部助企行 2.0” 工作方案》为指引,跳出 “传统企服”框架,组建了“园区服务队”。这不只是简单派干部挂点,而是构建“区直部门赋能+挂点领导统筹 + 园区运营主导+属地社区协同+企服专员服务”的“五方联动” 体系,把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让服务从“碎片化”变成“全链条”。
清单化+协同化
“五方联动”是解难题的“组合拳”
在丰隆深港科技园服务队的工作中,“清单化管理”是核心方法 。他们会定期梳理园区重点企业的需求,形成明确的需求清单,同时对接区商务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结对单位,建立资源对接台账,再根据需求与资源的匹配情况,推进问题解决。“‘五方联动’不是写在文件上的词,是我们每天对接协调的‘施工图’。”服务队队长说。
![]()
龙城街道园区服务队走访企业。
“清单化 + 协同化”的服务在服务队的日常里已成常态,企业提法律需求,服务队当天就联动区人力资源局、司法局,8 天内就组织起覆盖40余家企业的劳动法培训。媒体想报道某智能助听器公司的“银发经济”实践案例,专项服务小组立刻对接企业,从研发中心拍摄到生产线介绍,全程帮着梳理技术亮点,最终让企业的智能助听器创新成果通过主流媒体传遍全国。而这背后,是服务队早已为该公司对接好退役军人听力服务、区耳鼻喉医院临床资源的“铺垫”,让企业的“技术优势” 真正转化为“市场优势”。
更关键的是,这支队伍有一套 “硬规矩”:每月开一次联席会议梳理问题,企业诉求通过“龙i企”平台实现 “1天响应、3 天反馈”。“不是走过场,是真要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一位企服专员的笔记本上,记着某 AI 企业“需要算力支持”的诉求,旁边画着圈,标注着“已对接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下周跟进进度”。
不只是“解难题”,更是“育生态”
如今走进龙城的产业园区,变化不止于企业诉求的快速解决,更在于一种“敢创新、能发展”的生态氛围正在形成。
在创投大厦,得益于服务队搭建的“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合作桥梁,园区里的AI企业不仅能拿到高校的技术支持,还能入驻初创单元和加速空间,低成本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在天安数码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专家常来园区“坐诊”,帮企业解决芯片研发中的技术卡点。龙潭公园里的智慧无人环保巡游车、大运片区的低空航线试点,都是服务队牵头“搭场景、找市场”的成果,让企业的创新产品有了“用武之地”。
![]()
智慧无人环保巡游车让卫生清洁事半功倍。
过去一年,龙城街道用心织就了一张直达企业的服务网络:依托“处级领导挂点、科级干部跟进、企服专员服务、中心响应”的四级体系,开展了1500余次企业走访。目前辖区共有3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9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有12家企业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4家成功上市。“三校区联动三园区”模式更是释放出超万平方米的低成本创新空间,9 场高校招聘会为企业送来4400 余个岗位。
![]()
龙城街道园区服务队助力,辖区园区迎来高规格路演。
“以前觉得政府服务是‘锦上添花’,现在才知道是‘雪中送炭’。”丰隆深港科技园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不少企业家的心声,“有服务队在,我们不用再花精力‘跑部门、找资源’,能安心搞研发、拓市场。”
街评:
从“精准服务”到“长效赋能”
龙城要做企业的“长期合伙人”
在龙城街道,园区服务队不是“一阵风”的行动,而是服务企业的“常设部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服务队将在“深”和“久”上做文章 —— 既要深化“五方联动”机制,把高校、区直部门的资源更精准地对接给企业,比如针对“3+4”重点产业,组建“技术攻关专班”;也要建立“长效走访”制度,不仅要解决企业当下的难题,还要提前预判发展中的痛点,比如为高成长性企业提前对接资金、空间资源。
更重要的是,龙城街道想把“园区服务队”的模式打造成可复制的“基层企服样板”。这种模式,不是靠“人海战术”,而是靠机制创新;不是靠“临时突击”,而是靠常态长效。正如龙城街道一位服务队队员所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企业在龙城发展,既有‘底气’,又有‘暖意’。”
如今,在龙城的产业园区里,“有诉求找服务队”已成为企业的共识。这支扎根一线的队伍,正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点,变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他们也为探索基层营商环境优化这一命题,提供了“龙城答案”。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颜鹏 通讯员 庄梅鑫 张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