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N YAT-SEN
建院190周年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
承医脉
启新程
从1835到2025,
云卷云舒,珠水长流。
11月4日,
中国第一家西医院、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迎来建院190周年华诞。
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
医院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希望与梦想;
立足新时代,
医院明确“走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
在医疗、教学、科研各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
在190周年院庆之际,
医院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大会盛况:
论坛荟智引领学术前沿,凝聚力量共启崭新征程
11月4日,医院隆重举办庆祝建院190周年学术论坛——现代医学的传播与发展。国家省市级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会与协会领导,中山大学及各院系、附属医院代表,医院班子成员及教职工、学生代表出席大会。
![]()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宋尔卫对与会领导、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作为中国西医起源地与孙中山先生革命策源地,医院创下无数个“第一”,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十三五”规划以来,医院坚定走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及院区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回顾医学历程,共探未来发展,为推动医学进步凝聚智慧。
![]()
院长宋尔卫院士致辞
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向医院建院19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了医院作为我国最早的西医院,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而行,更在新时代以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站在新起点,他希望医院持续深化医教研协同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表示,医院站在建院190周年新起点,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希望能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广东发展需要,积极主动融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对标国内国际一流,认真谋篇布局,更高质量落实国家“双中心”、省高水平医院功能定位,在医学发展、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在优化服务、提升质量上探索新路径,在守护生命、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上展现新作为。
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表示,医院历史悠久、综合实力雄厚,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获群众认可,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希望医院以190周年为新起点,继续弘扬大医精诚、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在医学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与新成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表示,医院为中国近现代医学的发展与医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更是在医疗服务、科研与人才培养等领域成果显著。站在新起点,希望医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全局,在新征程上赓续百年荣光、再谱时代华章。
在与会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医院举行与匈牙利赛梅维什大学国际合作签约仪式以及“190拾光 光影见证”主题摄影展揭幕仪式,搭建跨国界医学交流平台,定格医院历史的精彩瞬间,为建院190周年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国际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
“190拾光 光影见证”主题摄影展揭幕仪式
学术论坛期间,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义雄作《为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奠基——历史变局下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卓越历程》主旨报告,回溯医院历史,解读百年老院如何在时代巨变中,为民众带来健康福祉,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最初的基石。
![]()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吴义雄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作《谈创新人才的培养》主旨报告,就创新科研的本质、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科研创新的两种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度解析。
![]()
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教授作主旨报告
广州华商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作《大道至简:抗癌新药与降血脂物质研发的思考》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独到见解及创新成果,为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学术启迪。
![]()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教授作主旨报告
医院党委书记杨建林为大会作总结,代表医院向各位报告嘉宾致以诚挚谢意,向长期以来给予医院支持与指导的中山大学历任校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勉励全体职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共同谱写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
医院党委书记杨建林总结讲话
院庆期间,医院举办第二届金町湾生物医学论坛,聚焦“免疫治疗与生物医学”,邀请了来自国内外多位院士及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等领域热点,为国际学界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发展新篇:
创新驱动发展,走好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
根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展报告》,近年来医院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发展目标,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创新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支撑,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勇担重任、开拓进取,取得显著成就。
院内1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如群峰并峙,内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等领域积淀雄厚。医院承担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入围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成立精准肿瘤治疗中心、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中心、国内首个公立乳腺肿瘤医院;具备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四大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质;开展全球首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乳腺癌手术、阵发性房颤纳秒脉冲电场消融(nsPFA)手术等世界先进、全国开创性的领先技术。从临床技术的提升到诊疗模式的革新,从疑难重症的攻坚破局到人文关怀的服务提质,从牵头开发国产高精尖设备到打造5G智慧医院,医院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人民生命健康为使命,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品质。
医院紧扣健康中国战略任务和目标,对照建设科技强国“五个基本要素”,以“四个面向”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医院整体研究水平显著提升。一是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创新研发平台,2024年获批广东省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成为国内首批干细胞与体细胞临床研究“双备案”机构。二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进“顶天立地”科学研究,科研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宋尔卫院士团队经过多年深耕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研究,提出“肿瘤生态学说”,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三是大力激发自主创新“源动力”,科研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医院获授权专利数量、国际专利数量居广东省前列,在医工融合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功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便携式人工智能超声骨密度仪等创新产品的研发。
![]()
![]()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医院坚持人才分类、分层次培育,从临床科学家、临床医学家、基础科学家不同维度量身定制多元化人才发展路径,依托“逸仙博士后培优计划”“逸仙启航计划”“逸仙人才计划”等系列人才工程,打造从学业阶段到成才的逸仙人才金字塔支持体系,形成院士领衔的复合型多层次人才队伍。同时,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思政”双途径临床思政育人模式,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结合组团援疆援藏等实践,厚植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形成“思政引领,疾病导向,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融合,激励创新发展”的培养新体系,将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与科创能力,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
![]()
人才辈出

健康使命:
心怀“国之大者”,走好新时代健康赶考路
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落实党和国家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据医院党委书记杨建林介绍,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及党支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坚持以“五个表率”为引领,以党支部“书记项目”、党员示范岗等为抓手,加强政治动员和组织体系构建,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发展从规范化到模范化;始终坚守公益属性,以讲政治、顾大局的政治担当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紧紧围绕医院事业发展和中心工作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开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
获得多项荣誉
擘画布局之策、辐射基层福祉。医院充分发挥“国家队”高水平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担当,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公益性属性,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促进区域卫生健康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医院形成“大院区”发展新格局:花都院区启用填补了广州北部和空港经济区的高水平医疗空白;海珠湾院区一期工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参建各方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加速建设进程,力促项目早日完成;深汕院区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持续开展“高、精、尖”医疗技术服务,已成为医院服务粤东及周边百姓健康的桥头堡。
![]()
“大院区”发展新格局
心怀家国之爱、奔赴祖国疆土。从深耕省内外基层医疗沃土,到援疆、援藏、援外的医疗帮扶步伐远渡重洋、跨越山海,在异国他乡筑起守护生命的健康屏障,在边疆地区实现医疗新技术“0”的突破,搭建长期支援的平台、民族团结的同心桥,真正将医者担当书写在祖国山河之上,描画了健康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蓝图,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宏伟愿景写下生动注脚。
![]()
开展援疆援藏工作
深铸文化之魂、赓续百年传统。医院出版《院史》《精诚大医》等文集,书写深厚底蕴,弘扬“逸仙情怀”与院训精神、讲好“逸仙故事”。挖掘历史资源,建设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借助高精技术活化历史,让百年医脉触手可得。
![]()
出版《院史》《 精诚 大医》
![]()
建设数字虚拟医学博物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西医教育的发源地和民主革命策源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医院屡创祖国西医史上多个第一,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为中国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0周年,是回顾辉煌的里程碑,更是“十五五”新征程的起点。未来十年,医院将围绕五大发展要务持续发力:完善疾病生态观理论体系,持续产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理论成果;形成攻克生命医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颠覆性新技术和产品;建成世界一流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学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临床和科研工作队伍;完善理论、临床、转化“齿轮式”联动生态体系,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愿景,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为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再立新功。

来源:党委办公室
责编:黄睿、房诗婷、曹文杰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
![]()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