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截至11月4日纽约市长选举倒计时十天,这场决定美国最具影响力都市未来走向的权力争夺战,早已超越地方事务范畴,演变为牵动全国神经的政治风向标。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罕见地深度介入选战,正式加入佐兰·马姆达尼竞选阵营担任幕后战略顾问。这位民调遥遥领先的政坛新锐一旦胜出,将成为纽约建市以来第一位穆斯林背景的市长,书写这座城市三百年历史的新篇章。
一场地方行政职位的角逐为何能引来前任国家领导人亲自布局?马姆达尼高达45%的民意支持是否具备转化为实际票仓的稳定性?这场融合了身份政治、社会公平与城市治理变革的选举,又将如何重塑纽约乃至全美大都市的施政逻辑?
![]()
马姆达尼当前的领先地位并非偶然现象,权威数据清晰揭示其势头之强劲。《新闻周刊》最新发布的追踪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已稳定在45%,大幅领先于第二名——前州长安德鲁·科莫的28%,而共和党提名人柯蒂斯·斯利瓦仅获得15%选民支持,处于明显劣势。
这一优势并非短期波动所致,自9月初起,连续十项主流机构民调均表明,马姆达尼的支持水平始终维持在40%以上。即便对手不断调整宣传策略、加大广告投放,仍未能有效撼动其基本盘,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心理防线”。
奥巴马的公开背书为这场竞选注入了关键动能。作为民主党内的标志性人物,他所提供的不仅是象征性声援,更是实打实的战略资源。凭借其主导两次全国大选的成功经验,奥巴马正协助马姆达尼优化信息传递方式,使其进步主义政策主张更易被中间阶层接受,同时强化党内左翼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
![]()
事实上,马姆达尼早已赢得左翼运动核心圈层的广泛认可。除奥巴马外,联邦众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与参议员伯尼·桑德斯等进步派领袖均已公开站台,这不仅巩固了他在激进自由派中的号召力,也提升了整个左翼联盟的凝聚力。
这些高层支持的背后,是其竞选纲领对现实困境的精准回应。面对日益严峻的住房危机,他明确提出实施全市范围租金冻结机制;针对食品价格持续上涨问题,提出建立政府运营平价超市体系,以公共供给缓解市场压力。
此类聚焦日常生活的具体方案,直击纽约居民最关切的三大痛点:生活成本、治安状况与居住权益。多项独立调查显示,在“谁能更好解决民生议题”这一关键维度上,福克斯新闻与昆尼皮亚克大学的研究均指出,更多受访者倾向于认为马姆达尼是最具应对能力的候选人。
![]()
三位主要竞争者的支持基础呈现出显著差异,映射出纽约这座多元都市内部复杂的意识形态光谱与人口结构断层。
马姆达尼的主要支持群体集中于年轻世代、进步思想者及移民社群。根据福克斯新闻统计,他在“极端自由派”选民中获得高达78%的支持率,在30岁以下人群中占比达67%,民主党注册选民中有63%倾向支持他,而在45岁以下女性中,支持比例亦达到62%。
爱国者民意研究进一步发现,他在外国出生的纽约居民中支持率为62%,相比之下,本土出生者的支持率仅为31%。从地域分布看,布鲁克林成为其稳固阵地;宗教层面,穆斯林、印度教徒以及无宗教信仰者对其高度认同,但在天主教徒和犹太裔群体中尚未取得突破。
![]()
性别与族裔维度同样呈现分化态势:马姆达尼赢得49%女性选民的支持,男性选民支持率为36%。在非白人选民中,51%的非裔美国人和52%的西班牙语裔明确表示支持其 candidacy。
科莫的支持者则偏向年长群体与立场温和人士。福克斯数据显示,他在温和派选民中支持率达44%,65岁以上老年人中同样为44%,42岁以上女性支持率为45%,并吸引了35%的独立选民。
爱国者民调还显示,科莫在犹太选民中的支持率为42%,略高于马姆达尼的38%。斯利瓦的基本盘则高度集中于共和党阵营及其铁杆支持者,福克斯调查证实,他获得了60%共和党籍选民和58%特朗普追随者的投票意向。
![]()
在未获得大学学位的白人选民中,三人形成均势格局,各自约获三成支持,构成三方角力局面。地理分布上,斯利瓦与科莫在史泰登岛表现最佳,与马姆达尼在布鲁克林的绝对主导形成鲜明对照。
现任市长埃里克·亚当斯的突然退选,成为本次选举的关键转折点。亚当斯退出后,其原有支持者多数转向科莫,助其支持率从原先的23%跃升至33%,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马姆达尼的领先空间,但后者仍保持两位数的优势。
昆尼皮亚克民意调查助理主任玛丽·斯诺分析指出,尽管安德鲁·科莫吸纳了亚当斯的大量原有选民,对马姆达尼构成一定冲击,但后者的核心优势依旧坚挺,未出现结构性松动。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亚当斯宣布退出的时间较晚,其姓名仍将出现在正式选票之上,可能导致部分忠实选民继续投给他,从而带来额外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最终计票结果。
候选人的公众形象认知度与支持者的投票积极性,进一步凸显了此次选举的复杂态势。目前三位主要参选人均面临整体好感偏低的局面,但马姆达尼的支持群体展现出更强的参与意愿。
在投票热情方面,马姆达尼阵营表现尤为突出:75%的支持者表示“非常渴望”或“比较渴望”前往投票站,相较之下,斯利瓦与科莫的支持者中持相同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9%和43%。
![]()
更为重要的是,接近九成(89%)的马姆达尼支持者明确表示,他们的选择是基于对其理念的积极认同,而非出于对其他候选人的排斥。这种“正向驱动型”支持结构更具韧性,不易因外部事件或负面攻击发生动摇。
虽然外交事务通常不在地方选举的核心议程之内,但在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候选人相关立场仍对部分选民决策产生微妙影响。
昆尼皮亚克调查显示,41%的选民认为马姆达尼在此议题上的观点“最贴近自己的看法”,科莫和斯利瓦分别仅有26%和13%的认同率。
![]()
然而,马姆达尼早前表态支持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签发逮捕令的做法,引发了明显争议:43%的受访选民对此表示反对,38%表示支持,另有19%态度模糊。这一立场可能削弱他在部分犹太社区及中间派选民中的吸引力,构成潜在风险点。
值得留意的是,尽管此前多数纽约市民对城市发展方向持悲观态度,但哥谭民意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表明,随着选举进程推进,公众情绪有所回暖。相信“新一届领导层能够推动改善”的市民比例比前期上升了五个百分点,反映出人们对变革的期待正在升温。
![]()
这场选举的意义远不止于决定未来四年的市政掌舵人,它或将深刻影响美国主要城市的治理范式。若马姆达尼成功当选,意味着纽约将在代际更替与意识形态转型上迈出关键一步,其倡导的进步主义治理模式可能成为其他民主党执政城市的政策蓝本。
按照既定日程,纽约市市长选举将于11月4日正式举行。现任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将继续履职至2025年12月31日任期结束。
随着投票日临近,各阵营正全力冲刺,争取尚未明确立场的浮动选民。马姆达尼能否将民调领先转化为选举胜利?奥巴马的战略指导能否有效化解争议立场带来的阻力?亚当斯残留在选票上的名字是否会干扰真实意志表达?所有悬念都将在选举当日揭晓。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承载着历史性突破愿景、深层民生诉求与激烈政治博弈的城市大选,已然勾勒出美国都市政治发展的新图景。纽约的下一任市长,注定要在住房可负担性、公共安全维护与经济复苏压力等多重挑战中前行,其每一项政策抉择都将深远塑造这座全球城市的命运轨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