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天、地、人合一,只有天、地、人合一, 人才会健康,人体工程学认为天是时间的变化,地是空间的转移,所 以人的健康问题离不开时间与空间,饮食便是如此,饮食、食品必须 符合天地的规律,顺其自然才能达到健康。
![]()
首先,“顺时饮食养生”,既要吃符合时令的食材,还要吃符合当 地环境的食材。《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叫“司岁备物”,是说要 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采备食物,这样的食物是在一定的周期内自然 成熟的,符合大自然的节气时令,因而能得天地之精气,气味雄厚, 营养价值高,所以人们应该吃节气菜。
不符合节气的菜,不宜吃,因为它违背了自然生长的规律,没有 时令的气质,徒有其形而无其质。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并不懂得顺应 天时道理,冬天要吃西瓜,夏天要吃草莓,在北京想吃四川火锅,在 四川想吃东北烤肉,这样的反季节食品,这样不符合自然规律、时令 节气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真的好么?
所谓食物养人,季节育人,善养生者,当顺应四时气节之变化调摄 饮食。正如《饮膳正要》中所言:“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 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
人体工程学特别根据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依照24节气的不同环 境特点,推出了“24节气养生汤”,24节气养生汤不但重建了人体 的阴阳平衡,也重建了五行平衡。人有阴阳五行,当然食物也有阴阳 五行;只有合理地进行阴阳五行能量的相克互补,人体才能实现内环 境的平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人体工程学二十四节气美容汤 根据食物的性质进行阴阳和五行的分类,并根据人体阴阳、五行特性,进行合理荤素搭配、酸碱搭配、冷热搭配、粗细搭配,从而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平衡和五行平衡,达到各系统和谐运转。
在时间环境(顺时)养生当中,还要注意的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搭 配,也就是符合时节的食材要吃,符合当地水土的食物也要吃,道教 典籍《四气摄生图》中说:“天以五气养人,地以五味养人。”不同 地域的人,会有不同的口味和烹调方法,所以,在谈到饮食养生时, 必然要考虑到地域的不同。那么人也就更应该按照地域的不同和时令 的变化去“养”自己。
![]()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各地人们的生理状况、体质、习俗等也有很多差异,而饮食习惯便是这些差异中的 一种。比如东北人爱吃肉爱吃咸,东北三省地冻天寒,一年中有五个 月都是寒冷的冬天,只有多食肉类食品才能抗旱,才能适应地理环境的寒冷程度,人才能健康。而如果是南方的省份,比如海南,地处亚热带,天气炎热,你让他们整天吃肉,能行吗?当然不行,那样的话,人肯定要上火、生病。人一出生,身体就已经印上了该地的烙印,他只有吃这里的食物喝这 里的水,才能起到最好的养生效果。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到异地经商或求学,因水土不服而病倒甚至丧命的憾 事,这就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水土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肠道菌群的 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引起消化道功能失调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水土不服”。比如一个爱吃辣的四川人,即使他到了北京,也是要隔三岔五地去 吃“红锅”的,不辣一身汗,他就浑身不舒服。这也是地理环境的饮食因素。
![]()
人体工程学认为在一个地方生活就要摄取当地的信息与能量,而饮食就是获取的最佳渠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解决水土不服的最佳的 方法就是早起吃一颗当地的鸡蛋。通过符合天时环境、地理环境的饮 食,符合时空概念下的饮食,人体能够更好地达到阴阳平衡,当身处异地的时候,身有不适就可以从家乡饮食来调整,人也就更健康。
内容说明: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