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扬的长笛渐起,熟悉的歌声传来,你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布列瑟农》(Bressanone),是什么心情吗?
这首以意大利南提洛尔一个村庄之名创作的曲子,早在1995年发行时就已触动无数听众心弦,忧伤的民谣曲调与长笛、萨克斯相互交织,马修·连恩如泣如诉的声线更令人过耳不忘。
![]()
如今在相隔万里的中国,在整整30年后,《布列瑟农》不仅已 有超百万收藏量,更被誉为“最伤感的英文歌”,甚至写下它的加拿大音乐人马修·连恩,也曾直言从未设想过它的传唱度。
![]()
马修·连恩,是史上第一位获得金曲奖“最佳跨界音乐专辑奖”的外籍作曲家,也是一位环保音乐家。他始终秉持独特的创作理念,深入实地采集声音,实录各类乐器,将环保理念注入每一段旋律,创作出多张斩获全球大奖的优质唱片。
那么,马修是因为什么契机写下了《布列瑟农》这首情感如此充沛的歌曲呢?
1992年,加拿大育空地区政府推行了一项名为「驯鹿增量计划」的政策,本质上是以扑杀狼群的方式,让因人类过度捕猎而数量锐减的驯鹿、麋鹿能够再次迅速增产繁殖。
狼作为育空当地的代表性物种,对成长于此的年轻音乐人马修·连恩有着重要意义,它们象征着生态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一种连结。彼时马修·连恩已经自制过不少音乐作品,有感于此次「驯鹿增量计划」的推行,马修决定联合29位音乐人,借由音乐表达出人们真实的心声,他的首张国际专辑——《狼》(Bleeding Wolves)由此面世。
![]()
![]()
《狼》在圣地亚哥的录音室里经历两年时光录制完成,专辑糅合了克尔特民谣、古典乐、轻爵士、摇滚等元素,仿佛正是大自然生态多样性的音乐象征。强烈的节奏,是狼群在原野上奔跑的身影;溪流、雨声、风声,生动还原自然界中空旷、自由与起起落落的生命;而长笛、扬琴、钹、大提琴和伊利安风笛、法国号、布兰战鼓等乐器,更使音乐有着活灵活现的神韵。
专辑中最为知名的曲目,无疑是在中国收获数百万次收藏的《布列瑟农》,这首以意大利南提洛尔一个村庄为名的曲目,被中国听众誉为“最伤感的英文歌曲”。民谣吉他、长笛、萨克斯与马修颇具故事感的歌声,淡淡诉说着星空下的离别愁绪,构建出一幅忧伤动人的欧式风景画。
而在中国台湾广为传播的《飞鼠溪》,描绘的是育空地区西南隅山谷里的一条支流,锡口笛、法国号、手风琴、扬琴等十多种乐器汇流于此,给予听众如水般的清灵享受。甚至后来马修行走于中国台湾街头时,会有许多陌生的人们哼唱《飞鼠溪》的旋律给他听。
专辑中亦有获得1994年Aurora(北极光)最佳原创音乐奖的同名曲《狼》、运用Pink Floyd早期摇滚节奏的《再无所有》(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等优质曲目。这张专辑不仅原版大卖20万张,其反响更让育空政府最终停止了所谓的「驯鹿增量计划」,真正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标。
2010年,诸如全球变暖等全新的环境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还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墨西哥湾海洋油污染事件。回到育空的马修再次拾起这张专辑,重新录制、烘烤母带,把模拟转换提升到数字格式,并新增收录两首曲目《重返布列瑟农》(Longing For Bressanone)与《瓶中信》(Message In A Bottle),把环保的疾呼扩大到全球范畴。重新发行的这张《狼-经典重现》,从美术设计、专辑概念、音乐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又一个15年后,在《狼》原版发行已经超过三十年的今天,新的环境问题仍在与日俱增,不变的是马修坚持环保主义与注重音乐品质的初心,《狼-经典重现》因此得以通过PSCD的载体与听众们再会。
![]()
![]()
一切正如马修所说:“我们并不孤单,这不只是人类的家。这是所有生物的家。”关于自然与爱的回响,在他的每一个音符中,都能找到答案。
*微信编辑:Park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投稿、合作:欢迎留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