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陈芋汐的眼泪,让无数人心疼。
她低着头,语气哽咽,泪水在灯光下闪烁。那不是脆弱,而是一种压抑太久的释放。
从14岁夺得世界冠军,到如今被质疑“胜之不武”,这个天才少女的每一步,都在被无限放大。
明明是拼尽全力的运动员,却因为没有拿到金牌,被质疑、被议论。
这一次,她的落泪,不只是心酸,更是提醒——提醒着那个同样被关注的全红婵。
![]()
01
陈芋汐的跳水之路,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走到今天的。
她刚进上海跳水队那会儿,年纪小个子也小,每天训练到天黑。
因为常年泡在水里,头发被氯水泡得干枯打结,肤色也晒得黝黑。
在进入正式队伍前,她还是个试训队员。那时候,每一个动作都要练得无比标准。
第一次站上10米高台,面对207C这个高难度动作,她整个人都在发抖。
那可是10米啊,连成年人往下看都腿软,她硬是咬牙跳了下去。
失败后,身体疼得发麻,胸口发闷。
可她没哭,只是默默找教练复盘。
教练批评,她就低头听。等讲完,她又爬上台去练。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整整练了好几个月,终于掌握了要领。
那一刻,她没笑,只是轻轻地吐了口气。
因为她知道,真正的成绩,是一点一滴练出来的。
![]()
02
进入上海队后,她依旧是那个最刻苦的孩子。
别人训练八小时,她能加练到十小时。
手上起泡,脚底磨破,也从没停下。
2018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她一跃入水,溅起的水花几乎看不见。
那场比赛,她拿下冠军。
从那以后,她的名字第一次被人记住,也正式开启了职业跳水生涯。
进入国家队后,她的训练强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新环境、新对手、新标准,每一天都在被挑战。
她第一次代表国家出征世界大赛,就为中国拿下了时隔六年的金牌。
大家都以为,她会一直这么顺风顺水。
可命运从来不会一直眷顾同一个人。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开始发育,身高体重变化带来了动作难度上的不稳定。
就在那时,另一位天才少女全红婵横空出世。
全红婵的入水几乎完美,水花小得像没下去一样。
从那之后,陈芋汐背负的压力,比跳台的高度还高。
![]()
03
东京奥运会,是她人生的一个拐点。
她和张家齐在女子双人项目中拿下了金牌,全场欢呼。
可在女单项目中,她只拿到银牌。
那枚银牌,对别人是荣耀,对她却成了争议的开始。
网上的声音越来越刺耳,有人说她“没有金牌命”,有人说她“被全红婵比下去了”。
可是没有人看到,她每天在水下泡十几个小时的身影。
没有人知道,她多少次咬着牙坚持,不让自己掉眼泪。
那段时间,她几乎不再更新动态,也很少露面。
直到最近接受采访,她才坦言:“那段时间,真的想过放弃10米台。”
一句话,说出了太多的心酸。
她才十几岁,却要背负比同龄人更重的舆论。
这次的落泪,不是脆弱,而是压力终于找到了出口。
她哭了,但没有退。她依然回到训练场,一遍又一遍练动作。
周继红曾评价:“这个孩子特别拼,对自己要求很高。”
这句话现在看来,一点都没错。
![]()
04
时间慢慢走到现在,陈芋汐变得更沉稳了。
训练视频再一次出现在社交平台上,那天她穿着白色运动服,脚踩波速球,手握瑜伽球练平衡。
镜头转动,她换上黑色短袖,跳跃、翻腾、落水,动作利落。
视频虽然只有几分钟,却能看出她的状态:认真、专注、有力量。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她喘着气,坐在地上擦汗。
但眼神依旧坚定,带着光。
那一刻,她不再是被质疑的孩子,而是一个重新出发的战士。
也正因为她的坚韧,才让人明白,全红婵现在面对的,也不过是她曾经历过的。
两个天才少女,一个在聚光灯下闪耀,一个在压力中成长。
她用经历告诉全红婵——外界的声音再吵,最重要的是不忘热爱。
金牌不一定定义成功,坚持才是最可贵的品质。
![]()
陈芋汐的泪,是心酸,也是成长的印记。
从一个害怕跳10米台的小女孩,到如今能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的冠军,她靠的不是天赋,而是韧劲。
那些被误解的日子,那些看不见的努力,都是她真正的荣耀。
如今的她,更像一面镜子,照出竞技体育最真实的样子。
输赢只是一时,热爱才是一生。
她的坚持,是给全红婵最好的提醒,也是给每个追梦人最温柔的力量。
当全运会的哨声再度响起,相信她依然会带着笑容,站上跳台,飞向更高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