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的半导体风波,欧洲车企那叫一个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本来以为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只是场小插曲,谁知道直接把自家生产线给卡得死死的。
中国汽车这几年在欧洲市场蹿得飞起,销量翻倍增长,本土品牌份额被蚕食得七零八落。要是早知道中国电动车会这么猛,当初欧洲车企恐怕就不会对荷兰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
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说白了就是个不起眼的功率芯片供应商,但它在汽车业里的地位可不一般。总部在荷兰奈梅亨,主要生产车规级功率器件,用来管车辆的电源管理、引擎控制和刹车系统。简单讲,这些芯片就像汽车的神经末梢,没了它车子就瘫痪。
安世的前身是恩智浦的资产,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花了36亿美元。那时候欧洲欢迎中国资金进来建厂扩产,无锡工厂的产能很快就占到全球80%以上,年产量900亿颗。欧洲车企像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全都靠它供货,库存周期短得可怜,通常就两到四周。
荷兰政府这次出手,用的还是1952年冷战时期的旧法,叫《货物可用性法》,尘封了70多年。2025年9月30日,他们突然宣布接管安世,理由是防范技术外流和保障供应链安全。经济事务部官员直言,这能让他们否决或推翻安世的决策,防止关键技术流向中国母公司。
表面上看,这步棋是为了“去风险”,但骨子里透着对中资企业的不信任。安世的中国CEO张学政直接被阿姆斯特丹法院罢免,99%的股权控制权也丢了。荷兰媒体爆料,前CEO谢珀曾警告,闻泰的新工厂会接管欧洲生产线,这让荷兰更慌了。
![]()
早在2024年12月,荷兰政府就找安世管理层谈过,警告要加强监督。2025年9月29日,美国把闻泰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安世自动受限。荷兰一看机会来了,赶紧下手。结果呢?他们以为精准手术,结果捅了马蜂窝。
中国商务部在10月4日就回击了,禁止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出口国外,只能在国内卖,还得用人民币结算。这招太狠了,直接断了欧洲的补给线。安世自己也警告客户,别买中国工厂的芯片,怕有法律风险。
欧洲车企起初没当回事儿,以为政府间的事儿,不会波及自己。谁知禁令一出,库存就见底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总干事Sigrid de Vries直言,零部件短缺已经中断供应,几天内生产线就得停工。彭博社报道,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高尔夫和途观线,每天损失4000万欧元。
奔驰CEO奥拉·卡伦尼乌斯带队全球找货,内部邮件显示,这比2021年芯片危机还糟。沃尔沃在比利时根特厂开始排停工预案,斯特兰蒂斯旗下的标致和菲亚特也一样。供应链分析公司Prewave查了107家欧洲龙头企业,86%都从安世中国采购,这下全乱套了。
![]()
荷兰算盘落空:接管安世反倒自断臂膀
荷兰这步棋,本意是护着自家经济安全,可没想到直接把欧洲汽车业推到悬崖边。安世的生产线80%在中国,荷兰总部更多是设计和封装。
接管后,荷兰政府声称会推动建设性解决方案,还和中国政府磋商。但现实是,安世中国工厂大门一锁,全球供应就卡壳了。10月12日,安世中国指责荷兰总部欠10亿人民币货款,这事儿闹到DW报道上,暴露了内部撕扯。
说实话,荷兰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中荷博弈升级,美中科技战波及欧洲,安世夹在中间最倒霉。荷兰经济事务部官员在华尔街日报上表态,他们有权阻挡决策,以防欧洲丢掉技术能力。
但这也暴露了欧洲的软肋:高端芯片有ASML把关,可像安世这样的功率芯片,早被中国产能主导了。BBC分析,这干预是“极为特殊”的决定,动用冷战旧法,等于承认自家监管跟不上全球化步伐。
![]()
欧洲车企的沉默更让人摇头。起初没人公开反对荷兰,可能是觉得这是地缘政治,与企业无关。甚至有些人暗想,供应链回欧洲更有利。可结果呢?重新设计车规级芯片方案,得12到18个月,欧洲车企等不起。
路透社指出,安世芯片从汉堡生产运中国封装,再分销全球,这链条一断,汽车业就瘫。德国车企最急,大众集团卷入最深,奥迪、保时捷都用安世器件管雨刷和转向灯。法国和意大利的工厂也跟着遭殃,斯特兰蒂斯直呼供应链中断。
这波操作,让人看到“去风险”的双刃剑。荷兰想单干,结果欧洲整体吃亏。RFI报道,荷兰政府在10月2日表态会持续磋商,但芯片短缺已成事实。
10月14日安世官网更新,说中国商务部禁令禁止Nexperia中国和分包商出口成品,这直接影响全球客户。欧洲车企现在拼命找替代,可市场哪有现成的?Prewave的调查显示,欧洲工业大部分面临风险,汽车业首当其冲。
更扎心的是,这事儿让欧洲反思对华依赖。过去几年,中国建厂扩产,帮欧洲车企降低了成本。可一有风吹草动,就全盘否定。
中央社分析,美中科技战让中荷安世僵局浮出水面,荷兰冻结控制权一年,实质接管。这不光是经济事儿,还牵扯国际信任。欧洲车企要是早点站出来协调,或许局面没这么僵。
![]()
中国汽车火爆欧洲:销量暴增抢滩本土地盘
就在欧洲车企为芯片愁白头的时候,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玩得风生水起。2025年9月,中国品牌份额达7.4%,首次超韩国,直逼本土车企。
彭博数据,比亚迪销量同比暴增397%,全年增长304%。奇瑞的欧萌达和捷途系列涨587%,上汽名爵稳增76%。这数字听着就带劲儿,中国车企主攻插电混动,纯电续航近百公里,价格比欧洲同类低20%以上。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欧洲街头中国车越来越多。
ACEA的9月报告显示,上汽卖出3.4万辆,比亚迪2.5万台。Dataforce数据,三巨头比亚迪、名爵、奇瑞占中国品牌84%的销量,总计7.6万多辆。JATO Dynamics说,前8个月中国电动车份额从7%升到7.6%。
这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竞争力。比亚迪的Seal U插电SUV单月卖超1.1万辆,在英法德意西等国月销破3000辆,规模翻数十倍。吉利集团的极氪和领克也跟上,欧洲布局越来越密。
![]()
中国车企为什么这么猛?接地气地说,性价比高。欧洲车企高端定位,价格虚高,中国品牌直击中端,续航长、充电快,还带智能驾驶。
关税挡不住,2025年1-8月中国车在欧洲累计卖43万辆,增长74%,市占率从2.9%到4.9%。MarkLines数据库,1-6月欧洲销量降4.6%,中国车却只微降2.3%,占近10%。搜狐报道,9月中国全球汽车份额38%,欧洲是关键战场。
本土车企傻眼了。大众、奔驰忙着转型电动,可中国车来得太快。车家号分析,比亚迪超特斯拉在欧洲份额,靠的是本地化生产。匈牙利工厂投产,避开关税壁垒。
经济日报说,中国车企渴望复制东南亚成功,欧洲是硬骨头,但啃下来了。富途资讯指出,9月中国车总销量9万多辆,创新高。这波逆袭,让欧洲车企看到,忽略中国市场风险的下场就是份额流失。中国从芯片到整车,全链条发力。
![]()
芯片风波闹到现在,欧洲车企总算醒悟了,早知中国汽车会发这么大火,当初就不该默许荷兰抢安世。这事儿的核心,是把供应链当政治筹码的短视。
10月底,禁令满四周,停产潮来袭。大众途观线停摆,奔驰仓库空荡,沃尔沃减产,标致堆积半成品。ACEA警告,装配线几天内全停。
![]()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松口,允许部分出口恢复,芯片车队启程。RFI说,安世有望恢复出货,荷兰推建设性方向。但欧洲车企的伤疤还在,重新设计方案遥遥无期。
联合早报消息,美国宣布安世中国工厂恢复出货,这多亏欧盟斡旋。EET-China分析,这次芯片荒由安世引发,血案级别。欧洲车企排队签字求和,德国直言把中国想太好了,荷兰没错,但这安慰没用。
醒悟来得晚,市场已变。中国车企用销量说话,欧洲本土巨头无能为力。InfoQ报道,年入195亿的安世失控,中国CEO一夜遭裁。维科号说,德国慌了,中国卡脖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