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10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东盟防长会议现场,一场牵动全球格局的外交互动正在上演。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与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共同签署了为期十年的防务框架协议,这份被辛格称为“美印军事关系新篇章”的文件,在中美防长首次会晤的敏感节点重磅落地,特朗普政府对中印两国的差异化战略布局彻底浮出水面。一边是对印度的热情拉拢、协议加持,一边是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极限施压,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操作,背后藏着美国搅动印太局势的深层算计。
赫格塞斯在会议期间的表现堪称“双面人”典范。面对中国,他摆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公开抨击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炒作所谓“中国军事威胁”,甚至呼吁东盟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在与中国防长的首次会晤中,他嘴上说着“不寻求冲突”“交流具有建设性”,强调要持续与解放军讨论重要议题,手里却拿着南海、台海问题大做文章,声称要“大力捍卫”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这种口是心非的恐吓话术,本质上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制造地区紧张。中国防长的回应干脆利落,既明确了沟通的必要性,更亮明了坚定维护主权利益的决心——任何侵权或挑衅行为,中国都能轻松应对,美方所谓的“不冲突”承诺,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兑现。
![]()
转头面对印度,赫格塞斯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两国防长签署的十年防务协议,涵盖大规模武器援助、安全与技术合作等核心内容,成为五角大楼深化与印度军事关系的关键一步。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份协议的核心目标就是制衡中国在地区的军事影响力。辛格的兴奋溢于言表,不仅将协议称为“重大国防伙伴关系框架”,还主动向赫格塞斯道贺,直言“相信在您的领导下,印美关系将进一步加强”。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份军事协议是在美印陷入几十年来最严重贸易冲突的背景下签署的——特朗普政府此前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双方在贸易领域矛盾尖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两国在军事合作上的“共识”,足以说明美印所谓的“针对中国挑战”已经成为超越经济分歧的优先选项。
特朗普政府能促成这份协议,说到底还是摸准了印度的软肋。印度的国防国产化之路走得异常艰难,尽管莫迪一直喊着“自给自足”的口号,但本国军工体系效率低下、技术瓶颈难破,不得不依赖进口武器撑场面。美国、俄罗斯等国心里门儿清,从不肯向印度转让最核心的军事技术,就是要让印度永远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才能持续收割军火红利。特朗普更是将这种算计发挥到极致,一边用关税大棒敲打印度经济,抓住印度工业化依赖美国市场的命门极限施压;一边抛出恰巴尔港6个月豁免期这样的小筹码,用交易思维促成十年防务协议的签署。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协议公布的时间点选在10月31日,恰好是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的第二天,这波操作无疑是在向外界宣告:搞定中美关系后,美国有足够精力拿捏印度,而莫迪最终还是扛不住压力选择妥协。
![]()
印度心甘情愿跳进这个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想通过绑定美国平衡南亚局势,对冲美国与巴基斯坦日益密切的关系,花钱买个“平安”;另一方面妄图在中美博弈中抬高自身身价,把自己打造成关键砝码,从中渔利。但这种投机取巧的想法恐怕难以如愿,美国从来不会做亏本买卖,十年协议看似给了印度“定心丸”,实则是将印度绑上美国的战车,让其成为遏制中国的马前卒。而印度的国防自主之路,只会因为过度依赖美制武器变得更加遥遥无期,毕竟没有哪个国家会真心帮助潜在对手实现军事独立。
这场发生在东盟防长会议期间的大国博弈,已经清晰勾勒出印太地区的战略新图景。美国的区别对待,本质上是霸权思维的延续——凡是能用来制衡中国的力量就拉拢,凡是崛起中的中国就打压。但时代已经变了,中国捍卫主权和利益的决心坚如磐石,所谓的“军事威胁”论调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
美印的军事捆绑看似热闹,实则暗藏裂痕,贸易冲突的根源未消,战略互信的基础薄弱,这份十年协议能不能走到头,恐怕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美国的算盘与印度的野心发生冲突时,这场“甜蜜合作”很可能会上演反转剧情,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