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用42种网络武器攻击,美国国安局特意对准的“北京时间”到底多重要,让美国这么看中,不惜半夜时间也要攻击?
美国安局对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网络攻击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一场长期谋划的复杂行动。
![]()
攻击始于2022年3月25日,美方首先通过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秘密网攻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窃取手机内存储的敏感资料。
攻击的高峰期出现在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安局专门部署新型网络作战平台,启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对国家授时中心多个内部网络系统实施高烈度网攻。
国家安全机关发现,美方还企图横向渗透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预置瘫痪破坏能力。而这种攻击一旦成功,将直接威胁“北京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
既然谋划了这么久,美国安局的攻击手法极其隐蔽专业,而他们多选在北京时间深夜至凌晨发起攻击,这个时间段值班人员较少,发现异常的可能性降低。
甚至为隐匿行踪,NSA利用美国本土、欧洲、亚洲等地的虚拟专用服务器作为“跳板”,层层转发攻击指令,让人难以追溯源头。
他们还采取伪造数字证书绕过杀毒软件等方式隐藏攻击行为,并使用高强度加密算法深度擦除攻击痕迹。
![]()
很显然,这种专业手法绝非普通黑客所能为,完全符合国家级别网络战的特征。不过美国安局为何如此执着于攻击一家授时中心?答案隐藏在时间的重要性中。
要知道在数字时代,控制时间就是控制信息流的节奏,就是掌控现代文明的核心关键因素之一。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在全球时间秩序中独立门户,这显然触动了美国的神经。
![]()
而更精微的时间误差也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时间差一纳秒(10亿分之一秒),北斗的定位精度就会差30厘米,同时也会影响人们日常通信,导致无线电载波无法同步,手机通话和上网无法实现。
而时间差一皮秒(10万亿分之一秒),月壤采集车和嫦娥飞船的定位就会产生几公里的偏差,可能造成“嫦娥”无法成功返回。
![]()
当前,中国在电力、通信、交通、网络、银行、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诸多领域,对高精度时间同步都有刚性需求。一旦中国的授时系统遭到破坏,将直接导致经济社会运转紊乱,甚至国防能力受损。
所以怎么不说,美国这一招实在是阴损,不过好在我方早有准备。
面对精心策划的网络攻击,国家安全机关见招拆招,固定美方网攻证据,指导国家授时中心开展清查处置。
![]()
他们斩断攻击链路,升级防范措施,最终消除了危害隐患。当然这一胜利来之不易,背后是无数安全工作人员日以继夜的守护。
且实际上我方空军早在2017年就首次提出了“授时战”理念,认为通过干扰或破坏敌方的时间基准系统,就可以瘫痪其指挥控制系统、削弱武器制导精度,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另外从科技竞争角度看,全球范围内仅有中美两国具备独立构建国家标准时间的完整能力,涵盖全类型原子钟研发制造及配套授时技术体系。
![]()
而中国加速推进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此外,目前中国在国际标准时间计算中的权重已经从2021年的5.66%提升到了19.51%,位居世界第二,所以面对美国的网络攻击,中国打响了“北京时间”的安全保卫战也算得上游刃有余。
当然作为公民和组织也应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疑似网络间谍行为,及时通过12339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举报。
看看你手机右上角的时间显示,再想一想,如果没有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日常进行的上百次网络攻防演练,如果没有国家安全机关全天候的监控守护,这数字可能会带来怎样的混乱?
![]()
显然可见,时间安全也已成为网络时代国家安全的底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