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经常有人会说“农民烧了几千年秸秆都没事,现在不应该搞禁烧”,这其实是在混淆视听,在耕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其实在大量使用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之后的事,也就是2000年以后,在之前都没在耕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
在古代秸秆是宝,军马的草料大部是秸秆,中原地区没有草场,朝廷每年都要收大量的秸秆供军马吃。每个州府县都建有草料场,供军马使用。
![]()
农民喂的牛、羊、骡、驴等大牲口,吃的也是秸秆,特别是到了冬季,山上没有青草,秸秆就是主料。喂过牛的农民都知道,牛吃的很多,一头牛一个冬季就能把一家的麦草垛、玉米杆垛吃完。如果喂两头,自己家的草还不够吃,还要去没喂牛的人家借草,将来没喂牛的人家借牛用免费。
没有收割机前,农民的麦子都是手工割下后拉回到打麦场中集打场,打完后麦秸垛成垛,绝不会把秸秆放在地里烧。玉米杆也是一样,都是砍倒后拉到麦场中垛起来。
![]()
麦秸还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以前华北地区各大城市都有造纸厂,每年麦收后造纸厂就要到农村去收大量收购麦秸,打成捆拉回厂中造纸。
宋代以后华北平原地区就没有森林了,史料记载开封城富人烧柴都需要从很远的太行山地区运。因此平原地区的农民做饭主要靠烧秸秆,这一习惯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煤矿大量开采后才结束。
南方缺煤,但是南方山多森林多,做饭主要靠烧柴。南方的稻谷杆用处很大,可以编织凉席、草鞋、草帘子等,用于烧的不多。
但是做饭烧秸秆和地里大面积烧完全不同,做饭一回就烧那么一点,影响不大。
![]()
再说麦茬、玉米茬,手工割的麦茬都很低,即使用火烧也大面积烧不起来。麦茬都是要锄掉的,锄麦茬是一项很累的活,八九十年代的农民都干过。麦茬不锄影响玉米苗生长,那时候灭草剂还没大面积推广,如果不锄麦茬草很快就长起来了。
玉米茬在犁地前也是要挖掉的,因为玉米茬子的根扎的深,不挖掉牛犁地很费劲,如地比较干旱时牛根本犁不动。玉米茬子挖掉后晒干把土打掉然后拉家里,冬天烧火烤。八十年代时学生每年冬天都要向学校交玉米茬,每个班级后面放一堆,天冷时供学生取暖用。
![]()
大面积焚烧秸秆其实是在收割机使用之后,收割机收割的麦茬有20公分高,不烧掉种玉米很耽误事。
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大面积推广后农民不再喂牛喂骡马喂驴,秸秆拉回家便没用了。同时煤炭、天然气推行,平原地区的农民也不再用秸秆烧火做饭了。而且由于麦秸造纸污染太大,现代造纸厂都用木材造纸,麦秸造纸场也不收了,这时候秸秆才大量剩余下来。
其实在古代农民是不会用火烧地的,农民认为火烧后土壤结构变了,种庄稼就不长了。至于说草木灰作肥料,那是从家里灶台下挑到地里的,不是在地里大规模烧的。农民在地里烧的一般是地边的荒草、树叶等。
![]()
说到底农民焚烧秸秆还是因为现在秸秆没啥用途,还非常占地方,不烧没地方弄。况且现在的收割机收割后,撒在地里是厚厚的一层,不清理没法种地。特别是玉米杆每年都产很多,根本没地方堆放。
科学家们应该想想办法,怎样把秸秆利用掉,秸秆还田这种方法效果不太好,还田后三两年内还烂不掉。另外现在的旋耕犁不深翻土,压不到土层下面,造成播种时种子压不实。发明一种机器把秆秆做成炭,或者提取纤维等,使秆秆变废为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