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中美刚在吉隆坡达成缓和共识,美方也承诺暂停“穿透规则”。
然而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变脸,不认账。
这种刚握手就放枪的做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美方为何总在谈合作时搞小动作?
![]()
编辑:AJY
美国财长上演‘狼来了’独角戏
我觉得美方这操作挺迷的,贝森特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简直就是一出精心编排的独角戏。
他一开口就对中国放狠话,威胁说中国要是在稀土上“出尔反尔”,美国就随时准备加税。
![]()
![]()
这话听着气势汹汹,像手里握着什么必胜的王牌,可稍微琢磨一下,就觉得不对劲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财长在同一场合,一边说着美国不想和中国“脱钩”。
另一边又放话,说中国对美国的稀土影响力最多撑不过两年。
![]()
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仿佛在演给两个不同的观众看,但观众席上坐的其实都是他自己人。
说到底,这种刚谈完就翻脸的操作,无非是美国国内政治的戏码。
演给强硬派看,说我们在对中国强硬;演给焦虑的产业界看,说我们正在想办法。
![]()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中美在马来西亚达成共识后。
美国不仅没有兑现放宽限制的承诺,反而很快就启动了新一轮的技术封锁。
如此反复无常,让外界对美方的信誉早就产生了严重怀疑。
说得好听是“战略调整”,说得难听点,就是缺乏基本的合作态度。
![]()
美方这番狠话,看似强硬,其实不过是对自身困局的无奈掩饰。
自己既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撑,又放不下霸主的架子。
这种矛盾的心态,只会让其在国际合作中越来越被动。
最终失去的可不只是中国的信任,而是整个国际社会的重新评估。
![]()
外强中干,美国脱钩的底牌在哪里?
美国心里其实清楚得很,稀土这东西,不是有资源就能说了算的,它背后牵连的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美国自己也有稀土储量,但长期依赖进口,本土的开采和加工能力早就跟不上了。
![]()
想在短短两年内,从零开始搭建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这比登天还难,这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
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已经间接承认了这一点。
他们预测在稀土永磁电机等领域,“至少需要10年才能实现对华依赖的显著降低”。
![]()
这就很明显了,美国国内经济早就深陷困境。
通胀压力一直没缓解,制造业复苏磕磕绊绊,高科技产业更是离不开全球供应链的支撑。
这种内虚的状态,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摇摆和色厉内荏,所谓的“降低风险”,不过是给自己找的台阶下。
![]()
美国确实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想搞所谓的“稀土联盟”,绕开中国重建供应链。
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
这些盟友各有各的难处,有的技术跟不上,有的产能达不到,有的环保压力大。
最后凑在一起,连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都拼不出来。
![]()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并不愿意被美国当枪使,配合的态度也没那么积极。
谁也不想为了别人的霸权梦,断了自己的财路。
美国在2023年就试过一次,限制中国稀土进口。
结果国内相关企业的成本蹭蹭往上涨,军工生产都受到了影响,最后没办法只能放宽限制。
![]()
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美方心里其实很清楚,和中国在稀土领域硬切割,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这是一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赔本买卖。
![]()
实力为王,中国的底气从何而来?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咱们不仅有丰富的稀土储量,更关键的是拥有从开采、分离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在分离提纯技术上,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球大部分高纯度稀土产品,都是从中国生产出来的。
![]()
这不是所谓的“垄断”,而是市场竞争和几十年如一日产业积累的结果,是实打实的内功。
中国在釜山会谈上之所以选择延后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是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
是想给合作留出空间,这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战略自信。
![]()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明明有绝世武功,却选择点到为止。
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因为不想伤和气,但要是对方非要逼人太甚,那也就不客气了。
中国一直强调,合作要基于平等和尊重,不能一边谈合作,一边又动辄施压。
如果美方执意要走老路,那中方手里的筹码不会白留着。
![]()
稀土只是一个缩影,更大的问题是,美国到底能不能放下霸权思维,真正以平等的态度来谈合作。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能提供原材料的“世界工厂”,而是正在从“稀土供应者”变成“稀土秩序制定者”。
![]()
通过标准体系和技术专利输出,中国产业链的话语权越来越牢固。
这种系统性的优势,不是靠几项补贴政策就能轻易追赶的。
谁才是“不可靠”的合作方?
历史是一面镜子,过去几年,美方在中美谈判中反复变卦几乎成了常态。
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自明了。
![]()
信誉破产,霸权衰落的必然之路
美国之所以对中国的稀土政策如此敏感,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就是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几十年,美国掌握着规则制定权,其他国家多是参与者。
而现在,中国不仅在资源端有话语权,在技术和标准上也开始发声。
![]()
贝森特的这番言论,并不只是针对稀土,而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本能反应。
他是怕中国不是美国能控制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总是在“合作”与“对抗”之间摇摆。
一方面,它清楚自身在高科技发展中需要稳定的全球供应链,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部分。
另一方面,它又不希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这种矛盾情绪,也让美国的对华政策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
风起云涌的国际格局里,真正能站住的,永远是那些脚踏实地、不轻言威胁、讲究诚信的国家。
美国如果还想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上风,恐怕得先从改掉“签完协议就变脸”这毛病做起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美这场博弈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但至少要搞清楚一点,合作不是靠威胁推进的。
![]()
全球供应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才是常态。
美方非要搞单边主义,用霸权手段施压,试图打破这种平衡,其实是在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
这种做法不仅会损害中美两国的利益,还会影响到其他依赖稀土的国家和地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
中国已经拿出了诚意,也留足了空间。
美方该做的,不是再耍嘴皮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兑现承诺,用实际行动来修复早已破产的信誉。
如果他们继续把合作当作工具,把协议当作手段,那么最终失去的不只是中国的信任。
而是整个国际社会对美国信誉的重新评估。
![]()
结语
美国的威胁,说到底是自己心虚,是实力衰退后的虚张声势。
未来的国际关系,比的不是谁的嗓门大,而是谁的信誉好、实力强。
当“狼来了”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看透这种表演,坚定走好自己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