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祝县牢牢抓住人社部连续选派特培专家的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借智登高,将专家的技术优势与本地畜牧资源深度融合,成功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增收的产业优势,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
天祝县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草原广袤,畜牧业一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自2022年起,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人社部特培专家服务团坚持“服务基层、助推产业”的宗旨,以“缺什么、送什么”的精准服务理念,深入天祝开展科技服务。在松山镇养殖园区里,专家们手把手教农牧民高效养殖技术;在培训课堂上,高校教授系统讲解品牌价值挖掘;连续三届的畜牧兽医技能竞赛和两届天华肉羊“赛羊节”,让技术交流成为常态。多年来,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把脉问诊”,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等方式,人社部特培专家为天祝县积极打造10亿级牛羊产业集群持续注入科技动力。
天祝县种畜繁育研究院副院长杨如杰:专家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先进的理念。比如天华肉羊的高效养殖、天祝白牦牛提质增效,都是我们最需要的。现在咱们好多养殖户都学会了科学养殖技术,效益明显提高了。
![]()
四年间,50余名知名专家与35名本土专家携手,累计开展76学时集中培训,培养技术骨干88名、产业领头人120名、惠及农牧民群众800余人。通过“师徒制”“传帮带”的方式开展长效的技术指导,一批批“土专家”“羊秀才”成长起来,直接带动1.2万余名农牧民增收。
人社部特培本土专家、天祝县正高级兽医师李开辉:我们不仅要解决眼前的技术问题,更要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很多群众一开始不相信技术能带来这么大变化,但现在他们都成了科学养殖的“忠实粉丝”。看到农牧民用科技赚到钱,就是我们最欣慰的事。
科技服务换来了丰硕成果。2024年,天祝县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历时15年培育的天华肉羊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国首个适应高寒气候的肉羊新品种,牛、羊现代化精深加工生产线不断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大幅提升。
如今,全县牛养殖量达31万头、羊养殖量达238.38万只,规模养殖场达256个,畜牧业产值突破20亿元。
![]()
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养殖户李鹏:专家们经常来家里技术指导,养殖效益明显越来越好。去年羊羔子也买了不少钱,这日子越过越好。
科技培训点燃了产业振兴的火种,专家服务架起了民族交流的桥梁。特培专家在天祝县的实践表明,只要精准施策、扎根一线,科技就能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全媒体记者:徐世婷央金拉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