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
10月23日,《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气候变暖加剧干旱所致的泥炭地碳损失》(Drought-induced Peatland Carbon Loss Exacerbated by Elevated CO₂ and Warming)的文章指出,在模拟未来气候(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条件下,极端干旱导致泥炭地的碳排放量增加近3倍。这意味着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发生的干旱可能会将一个宝贵的碳汇转变为碳源。
随着气候变化,干旱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日益加剧,这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然而,在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浓度升高(eCO₂)的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尚不明确。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明尼苏达州北部的泥炭地建立了名为“变化环境下云杉和泥炭地响应”(Spruce and Peatland Responses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s, SPRUCE)的长期野外实验,探讨了泥炭地对未来气候情景的响应。研究人员在环境二氧化碳(aCO₂)和eCO₂(+500 ppm)条件下分别设置了5种生态系统变暖水平(+0 ℃、+2.25 ℃、+4.5 ℃、+6.75 ℃和+9 ℃)。
研究发现,2021年发生的为期两个月的极端干旱导致在+9 ℃条件下,aCO₂和eCO₂下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别减少了444.0±65.8 gC/m²(克碳/平方米)和736.6±57.8 gC/m²,这分别相当于在+0 ℃、aCO₂条件下减少量的228.6%±56.8%和381.9%±83.4%。这种加剧效应是由升温引起的水位下降、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以及通过增加植物碳输入而增强二氧化碳基质的可利用性所驱动。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气候条件将极大地加剧极端干旱期间的碳损失,从而加强碳-气候正反馈效应。
(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