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24日,《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令人震惊的文章,它被刊载在了当天报纸的显著部分,其内容则涉及到大洋彼岸中国和日本的那场战争。
文章称:“中国主席的儿子,在太原殁于国事。”
![]()
1938年的中国主席,显然不是毛主席,也不是蒋介石,因为蒋介石从未有过“主席”这个称号,那么这个人,显然就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当时中华民国名义上的元首。
而他的儿子,也确实牺牲在了太原。
![]()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在电影《百团大战》中有这么一个桥段,林森询问蒋介石:“中正,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抗日的?”
蒋介石回答:“民国二十六年,但要是从九一八算起,我们已经打了整整十年。”
![]()
林森却回答:“不对,是光绪二十一年开始,那一年清廷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那一年老夫在台湾参加抗日军,中国人林森抗战于斯时始!到今天,这一仗我已经打了整整四十五年!”
我们今天对中华民国,国民党和蒋介石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这都是应该的,但是无论如何,林森确实是一位君子。
![]()
林森是福建闽侯人,他出生于清同治年间,当时的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台湾和福建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林森早年间就曾经常往返于福建与台湾,1889年光绪十五年,其更是前往台湾的台北电报局任职。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林森也在那一年返回了大陆,林森在家中留了两年多,并于1898年重返台湾。
自此之后,林森在台湾从事了长达十余年的抗日斗争,表面的掩护身份是日军翻译,因为当时的日本人懂“北京话”的人很多,但是会闽南语的人很少。
![]()
林森懂国语,也懂闽南话,所以在台湾属于“稀缺人才”。
林森抗日的十年,台湾的局面日益恶化,斗争形势也日趋艰难,迫于无奈,林森只能离开大陆寻求“孙逸仙先生”的帮助,谁曾想这一去,林森竟再未回到台湾...
![]()
后来的林森在国民党内,虽是元老,参加革命,开始抗日也很早,可是却始终都是一个边缘角色。
林森原本没有机会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当时他本人是“西山会议派”的成员,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后,国民党内爆发大分裂。
孙科和胡汉民的“再造派”,汪精卫的“改组派”以及林森等人的“西山会议派”纷纷齐聚广州,准备“另立中央”。
![]()
1930年5月,蒋介石甚至一度将林森等人的国民党党籍开除,并且进行通缉,可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有所缓解,各派决定“共赴国难”。
而为了缓和各派矛盾,蒋介石决定辞去国民政府主席的职务,但是对于谁来接班的问题,各派却又产生了争议。
![]()
最终多方共同调和的结果,就是林森的上位。
林森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人选,因为林森这个人生性淡泊,对于名利也不太重视,或者说他这个人书生气很重。
蒋介石很清楚,林森这种人是万万不能成事的,对他不产生威胁,相较于孙科,胡汉民和汪精卫这些人,林森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
对于其他人而言,亦是同理,蒋介石辞职后,曾经的盟友都变成了现在的对手,既然我无法上位,自然也不希望别人上位,那么林森上位所有人就都能接受了。
自此之后,林森始终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直到1943年去世,期间对于国府和国民党的种种,林森基本不过问。
![]()
除了一件事,这件事林森仍然非常关心,它就是抗日。
抗日的林森
林森一生中几次被推上时代之巅,而每一次将他推上去的原因,都是抗日,青年时林森为抗日加入台湾抗日军,九一八事变后又是他临危受命出任“虚位元首”。
![]()
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后,并不能说他什么事情都没做,他做的事情的确不多,能做的也不多,但是做出来的却都是好事。
1931年12月25日,林森主导通过了《中央政治改革案》,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负实际责任,彻底将国民政府主席这个位置落实成了“虚位元首”,避免了各派继续内耗。
![]()
林森自己则发挥了中枢“均衡器”的作用,不断调节国民党内部各派的矛盾,基本稳定住了国民党内部,新军阀混战没有再爆发过。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林森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妥协,直言:“与其屈辱图存,毋宁坚决抵抗。”
![]()
对于十九路军的抗日壮举,林森坚决予以支持,在舆论上提供的帮助甚多,西安事变期间,林森又坚决反对何应钦等人的“讨伐计划”。
在宋美龄和宋子文远赴西安期间,林森对何应钦等人起到了关键的牵制作用,如果当时何应钦一派真的轰炸了西安,还炸死了蒋介石,那中国必然陷入新的内战,又何谈抗日呢?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林森又坚决反对所谓“速胜论”和“失败论”,坚持“全面抗战,长期抗战,抗战到底”。
汪精卫投日后,林森又将汪精卫及其党羽通缉,并且坚决主张开除汪精卫等人的国民党党籍。
![]()
1942年元旦,林森代表中国同美苏英澳加等26过,一起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成为“四强”之一,这也是林森这一生中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
次年,这位坚持抗战大半辈子的老人,与世长辞,最终未能看到抗战胜利,也未能看到台湾光复。
![]()
一生淡泊的林森,为了抗战可以说献出了自己能给出的一切,自己早年深入敌后冒险抗日不说,就连他唯一的儿子林京,都被他送上抗日战争。
最终林京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就牺牲在了太原突围战中。
![]()
林森妻子在他26岁时去世,他发誓不再续娶,唯一的儿子也是兄弟过继给他的,失去了这个儿子,林森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重庆谈判时,毛主席对蒋介石说过:“林老先生在担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对日态度强硬,立柱抗战,深受国人爱戴,林主席去世时,我们曾发来了‘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溘闻逝世,痛悼同深!’的唁电,以示对林主席的崇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