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观新疆·改革,发展的密码藏在今日新疆每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到产业改革的纵深推进,从科技创新的蓬勃兴起到体制机制的持续破局,这里处处彰显着深化改革、聚力发展的决心。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改革网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在九师白杨市小白杨哨所内,游客驻足聆听戍边往事;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里,老农具与旧书信诉说兵团赤诚;田间大棚里,游客提着篮子采摘果蔬……“十四五”期间,九师白杨市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主线,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促发展、惠民生的特色之路。
数据见证亮眼答卷,“十四五”期间,师市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旅游接待人次从2021年的167.2万跃升至2024年的356.2万,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旅游收入从10.77亿元增至16.42亿元,增幅达52.4%,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文旅产业从“潜力股”成长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蜕变,更成为点亮职工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密码”。
![]()
以文塑旅,让文化“活”在旅途
深耕文化资源,九师白杨市将军垦红色记忆融入旅游体验,让游客在行走间触摸文化温度,让沉寂的文化资源成为旅途“新亮点”。
红色文化是文旅融合的“根脉”。小白杨哨所作为师市红色文旅的核心地标,不仅打造“戍边记忆+爱国教育”研学线路,更推出“沉浸式研学套餐”——游客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哨所旧址、抚摸界碑,通过“重走戍边路”“诵读戍边日记”等活动,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
6月21日,29名来自广西的“小砂糖橘”研学团小朋友,跨越万水千山,抵达师市一六一团,开启红色文化游学之旅。孩子们深受触动,在白杨树下齐声高唱歌曲《小白杨》,清脆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哨所上空。
“这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他们亲眼看到了小白杨哨所,感受了兵团精神,对戍边文化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广西“小砂糖橘”研学团带队老师梁红霞说。
红色研学之外,师市更以特色文旅活动为载体,让文化体验从“点上出彩”走向“面上开花”。
5月17日,九师白杨市举行2025年“云上花海红色白杨”文化旅游节暨“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除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还设置了露营文化集市、非遗手工文化集市、乡村振兴特产展销集市。在非遗手工文化集市,汇聚了剪纸、面塑、花鸟字、现代套彩烙画活态展示等12个非遗项目,让大家感受非遗的魅力。
“我和朋友一起来参加这个活动,既体验了露营的惬意,又参与了非遗项目体验,特别有意思。和朋友坐在帐篷里聊天,感觉特别开心。”游客阿合玛热丽・也乐拿勒笑着说。
近年来,师市以“融”为核心,深挖红色戍边文化内涵,先后举办2022年“5·19”中国旅游日兵团分会场暨“云上花海红色九师”山花季、巴依木扎民俗文化赛马大会、半程马拉松和全民健康跑赛事等系列大型文体旅活动3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1.6亿人次参与,带动消费8亿余元。真正让文化“活”在旅途的每一处,让文旅融合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
以旅彰文,让风景“载”着文化
师市不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样是文旅融合的宝贵财富。师市巧妙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让219国道、团场田园、特色产业园都成为讲述白杨故事的“开放式展厅”,真正实现让风景“载”动文化,让行程充满内涵。
在一七〇团,小小的沙棘果被做成了大文章。每年秋季举办的沙棘文化系列活动,不仅展示了沙棘硕果累累丰收景象,更通过采摘体验、产品品鉴、文化展示等,让游客直观了解沙棘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一七〇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王聪说:“沙棘产业是师市特色产业,我们通过文旅活动扩大影响力,旨在推动生态、产业、文旅深度融合,让‘小沙棘’成为富民强团的‘大产业’。”道路即画卷,风景廊道串联文化珍珠。贯穿师市8个团场、全长378公里的219国道九师段,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融生态观光、人文体验于一体的风景长廊。驱车行驶其间,窗外是连绵的雪山、金色的田野、蜿蜒的河流,形成“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一六五团拥有千米画廊、巴依木扎草原、无底湖、十里花海、九曲十八弯等众多自然景观,生态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团依托现有生态资源,深入挖掘文旅潜力,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开发各类旅游服务产业。盛夏时节,在一六五团千米画廊景区,219国道两旁大树的枝丫向着路中间生长,形成天然的绿色隧道。漫步其中,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来自辽宁大连的游客童兰草对一六五团绝美的风景赞不绝口。“最近天气特别热,我们趁着暑假来这避暑。沿着219国道我们看到,九师白杨市不仅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也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童兰草说。师市通过“以旅彰文”,成功地将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团场风貌、先进的产业成果,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文化体验。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更让兵团精神、军垦文化、生态理念、发展成就借助旅游的载体,得以更广泛、更生动地呈现和传播,使游客的旅途成为一次深度了解九师白杨市、感知兵团的文化之旅。
![]()
服务提质,让游客“游得舒心”
初秋时节,走进英雄谷戍边文化旅游景区,整洁的木栈道蜿蜒延伸,特色打卡点吸引游客驻足拍照,古朴的凉亭为行人提供休憩之所,清晰的标识牌指引着游览路线,处处彰显着景区服务的用心。
“这里不仅景色好看,服务更是贴心!刚才走累了在凉亭歇脚,游客服务中心有免费的直饮水,带孩子来也不用担心口渴,细节做得特别到位。”游客肖雪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手机展示刚拍的景区照片,言语间满是认可。
“十四五”期间,师市坚持“软硬兼施”,从基础设施升级到服务细节优化,致力于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真正“游得舒心”。无论是景区内的便民设施完善,还是消费福利投放,都围绕“游客需求”这一核心开展。
今年“十一”黄金周,在师市世纪广场开展的“金秋十月·缤纷白杨”喜迎华诞暨文旅商促消费系列活动现场,游客刘静赞不绝口:“本来想着买些特色农产品带回去,没想到领了50元餐饮券,不仅买特产省了钱,去吃饭也能抵扣,这波福利太实在了。”
这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源于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师市商务局开展的“幸福在白杨”促消费活动——2800张“住宿券”“餐饮券”精准投放,覆盖多家酒店和星级农家乐,用“真金白银”的补贴点燃了假日消费热情。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提升游客体验’放在首位,联合商务局推出文旅促消费活动,降低游客旅游成本。同时聚焦景区服务短板,推动重点景区提档升级,在各文旅场所开展服务人员培训,规范服务流程。接下来,我们还会持续优化举措,让‘舒心游’成为九师白杨市的文旅名片。”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魏博说。
政策支持,助力旅游新发展
今年1月到10月,师市累计接待游客38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9%;实现游客总花费17.95亿元,同比增长16.11%,数据背后,既有着宏观环境的重大利好,也来自九师白杨市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有了奖补资金的支持,你看我小院里的改造,都是按等级民宿提升标准改的,现在游客住得舒心,回头客也多了。”一六一团六连乡约·山上人家民宿负责人侯家卫指着院内的设施,笑着向记者介绍。
如今,这家拥有多个独立小院的民宿,凭借院内自产的果蔬、树林里散养的家禽,打造出“游客自采自做”的特色体验,成为师市民宿经济的典型代表。
师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旅游优先”发展战略,将旅游业列入九师白杨市主导产业之一,拿出“真金白银”推动师市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近年来,兵团和师市相继出台了《星级民宿、星级农家乐创建奖补暂行办法》,如成功创建丙级民宿后,在兵团奖补10万元的基础上,师市再奖励3万元,逐步完善师市文旅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文旅发展。”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曾祥麟说。
在夯实内部发展基础的同时,九师白杨市也积极“走出去”,主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向全国展示师市文旅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7月5日,“2025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暨推介大会”在北京启幕。在这备受瞩目的文旅盛会上,九师白杨市精彩亮相,以其独特的边疆魅力与文旅资源,向全国发出盛情邀约。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文旅品牌矩阵建设与精准营销,聚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核心主线,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体系,加快推进A级旅游景区提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星级农家乐与等级民宿升级,构建‘点线面’联动的全域文旅发展格局。同时,强化旅游节点功能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文旅服务赋能产业升级,以产业融合发展惠及职工群众。我们将始终坚守‘兵地融合、文旅惠民’初心,通过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让更多游客走进九师、感知白杨。”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春玲说。
从“单一旅游”到“全域融合”,从“游客到访”到“游客满意”,“十四五”期间,九师白杨市用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篇章。(作者:马荣,通讯员:孟佑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