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现实与强预期博弈下,国内钢价正走过一年中的关键转折点。当前钢市的核心矛盾正从“弱现实”转向对冬季环保限产与年终需求冲刺的博弈。
![]()
10月底以来,钢价已较9月底下跌约100元/吨,行业平均毛亏损接近100元/吨。然而,随着供给收缩、库存见顶回落及成本支撑增强,市场正酝酿新的平衡力量。
价格走势:震荡下行后趋稳,呈现“前高后低”格局
综合多方分析,四季度国内钢价整体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宽幅震荡走势。
业内分析指出,国庆节后国内钢材价格持续震荡下行,10月底价格较9月底下跌约100元/吨。
这种下行趋势主要受供需矛盾加剧驱动。
然而,市场并不缺乏支撑力量。随着行业平均毛利润亏损约100元/吨,较7月底下降400元/吨,成本支撑效应正逐步增强。
业内人士判断,随着供给收缩、库存见顶回落,11-12月钢价有望逐步趋稳,进入震荡整理阶段。
供需博弈:弱现实与强预期的拉锯
四季度钢市的核心矛盾集中在“弱现实”与“强预期”的持续拉锯。
供给端,粗钢产量调控政策持续发力。1-8月国内累计粗钢产量67180.6万吨,同比下降2.8%。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钢铁生产企业将面临常态化、差异化的环保限产,这将成为四季度抑制钢材供给的主要因素。
中钢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46亿吨,同比下降2.9%,预计全年仍将保持同比下降。
需求端,房地产投资难改疲态,仍是最大拖累。1-10月建筑钢材日均成交量同比下降9.3%,9-10月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
制造业则呈现分化态势,汽车、金属集装箱、金属机床成为用钢需求的亮点。
出口方面,受海外圣诞节前备货影响,前期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保持一定规模。1-8月钢材累计出口7751万吨,同比增长9.6%。
库存变化:高位压力下的积极信号
库存高压是制约四季度钢价的重要因素。据多家机构分析,钢材高库存压力预计将持续至年底。
然而,近期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最新数据显示,国庆节后建筑钢材社库与厂库合计下降33万吨,热卷库存增速亦明显放缓。
四大品种钢材总表观需求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为后续价格趋稳提供支撑。
成本分析:利润收缩形成底部支撑
当前,成本支撑已成为钢价最重要的稳定力量。
随着行业平均毛利润亏损约100元/吨,钢价逼近盈亏平衡线,这将抑制钢厂进一步增产意愿,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
原料端呈现分化态势。铁矿石供应较为宽松,主流矿山产能释放。11月西芒杜铁矿预计开启发运,虽初期放量不大,但其持续提升的产能将影响市场预期。
焦煤则因煤矿排查超产,主产地安全监管升级,供应端扰动使得价格底部抬升。
政策影响:多重因素交织引导市场
四季度,政策变量成为影响钢市走势的关键因素。
产量调控是核心政策工具。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
2025年前8个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935万吨,若按全年3%压减目标测算,仍有约1000万吨减产空间-6。
环保限产将成为四季度抑制供给的主要因素。随着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钢铁生产企业将面临常态化、差异化的环保限产。
宏观政策方面,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明年经济政策定下基调。市场对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房地产政策等产生强烈预期。
区域与品种分化:建筑钢材与制造业用钢冷暖不一
四季度,不同品种钢材表现将呈现明显分化。
建筑钢材面临季节性淡季,北方地区因气温下降,户外施工逐步放缓,建筑用钢需求将显著回落。“北材南下”预期可能强化,进一步加剧南方市场供应压力。
制造业用钢则相对坚挺。造船、汽车及出口对需求形成支撑。钢结构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出现回暖,汽车行业依旧保持小幅上行运行状态。
这种分化使得钢厂铁水向卷板倾斜,制造业的相对韧性支撑板材消费。
钢材市场四季度的博弈才刚刚开始。随着冬季临近,北方环保限产力度加大,粗钢产量调控政策落实,供给端有望逐步收缩。
同时,成本支撑效应增强,当前行业平均毛利润已亏损约100元/吨,将抑制钢厂进一步增产意愿。
业内预判,随着供需结构逐步调整,11-12月钢价有望进入相对稳定区间。
那些密切关注库存变化、政策定调以及成本走势的市场参与者,或许能在震荡行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