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超落幕,花落泰州。
先说点犯忌讳的话:泰州夺冠,隐忧多多。
因为是第一次举办苏超,必然会存在一些规则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这次的冠军归属,就引起了诸多争议:
次日,《新华日报》发布《光荣属于南通》:“站在领奖台上,南通队教练队员们脸上也没有笑容,那一刻让人很是心疼。毕竟,“苏超”最佳阵容中南通队独占其三,最佳教练也花落南通,从“南鸟巢”一路拼到“圣奥体”……对于这样一支球队,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所以,大大方方喊出那句话:光荣属于南通!”
文章末尾,《新华日报》再次连喊三遍:“亲爱的朋友们,《光荣属于南通》不仅是本文标题,更是一直以来激励南通队前行的战歌,歌词如下:光荣,光荣属于南通;光荣,光荣属于南通;光荣,光荣属于南通!我们南通一往无前,GO GO GO!”
随后,《南方周末》刊发《苏超夺冠,泰州感动你的不只是足球》,婉转指出:“这次泰州队“苏超”夺冠也伴随着一些球员归属的争议:队内14名球员的籍贯均非本地籍,均来自长春亚泰U21足球俱乐部。但足球资源在各个地区分布并不均衡,是否在规则内使用职业球员也仍有待商榷。”
![]()
若干自媒体也纷纷爆料,不但泰州队的球员非本地人,就连教练也是东北人。
我不懂足球,但此前一直关注着贵州村超,因为我对大西南山区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有着较多的了解。
所以,这次江苏省举办苏超,我也一直关注着。
我在想,因为这次的泰州夺冠存在颇多争议,因此,以后的苏超,大概率会修改完善规则,不大可能允许球员全部来自外地了。
否则,江苏十三个城市争相效仿聘请外地球员组队参赛,成何体统?那就失去了苏超的本来意义,成为职业足球赛了。
因此,泰州尽快组建培养本地足球队,估计应该已经被摆上泰州决策层的案头了。
早在元末明初,兴化的施耐庵老先生的巨著《水浒传》里,就出现了大宋朝高俅踢足球的场景。
很遗憾,如今,好像兴化市对足球不感兴趣。
别说足球了,篮球又咋样?
年少时读高中,学校操场上竖起了篮球架,校长老师们慷慨激昂:“以后我们还会建足球场!”
至今没见到影子。
约二十年前,上面有了指示,于是各村都竖起了篮球架,普及了健身器材——反正不要钱,白送的。
不但不要钱,只要你这个村竖起了篮球架,栽种了健身器材,就会有一大笔补贴给村里。
就冲着这补贴,各村争先恐后响应,迅速行动——本村,就在学校前面一块呈半个“凸”字形的空地上竖起了篮球架。
就这么个不伦不类的篮球场,居然被兴化市的一个什么瞎狗眼的验收团队给验收合格了——这块补贴的唐僧肉,谁不想咬上一口呢?
至于那些村狗官把这笔补贴款用到哪儿去了,政府不知道,纪委不知道,老百姓不知道,阎王爷也不知道,只有它们自己知道。
君若不信,那就请你到本村来走一走,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篮球?哪怕是一个破损的有洞的篮球也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可以预见,接下来,泰州市大概率会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本地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培养。
鉴于此,我呼吁咱兴化市迅速行动起来,组建兴化市足球队,并为泰州市足球队输送人才。
为什么是兴化?
因为,兴化市是泰州境内的人口大县,官宣146万人口,不是兴化是谁?
有个成语叫“万里挑一”。咱兴化市,只需从10万人里面挑选出一个,就是一个满员的足球队;若是从1万人里面挑选出一个,就可以组建10个足球队。
兴化水乡,草莽之中,藏龙卧虎,豪杰甚众。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支兴化本土足球队,还能够踢出点儿名堂来,那么,将会对不死不活的兴化文旅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又将会是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方面,参照一下贵州村超的爆火,即可一目了然。
组建兴化足球队,其实很简单,只需一纸公文,要求各乡镇按照人口比例保送合格运动员,再由兴化市相关部门予以选拔留用即可。
同时明文规定:若有乡镇保送的运动员里没有一个合格的,则该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就地免职,回家抱娃去!
如此,就可以有效避免官场里敷衍应付的惯性恶习了。
呼唤兴化足球队!
呼唤兴化足球队!
呼唤兴化足球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