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下一盘大棋”,这是近年来常用语。笔者认为,这次中国国家领导人亲自宣布,明年由中国主办的APEC在深圳举办,这真是实实在在的“一盘大棋”。在当前变乱交织、滥施关税和泛安全化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的大背景下,2026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落地深圳,不仅是对深圳发展成就的认可,更表明中方愿透过本次会议深化与亚太地区以至全球合作,共克时艰,落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使命。无疑,这也是国家有意给“一河之隔”的香港一个机会。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笔者认为,从国家宣布明年APEC落户深圳那一刻起,香港就要全力动员起来,抓住这个实行“一国两制”的“东方之珠”再起飞的机会。很简单的设想,来深圳与会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嘉宾,很可能会经香港进出深圳。香港也可以争取他们顺访,展示香港新面貌。香港也可以争取成为APEC各种下级会议的分会场,使到香港国际品牌溢价提升。这种曝光将吸引更多跨国企业选择香港设立亚太区总部或研发中心,同时提升香港在全球高端人才、技术、资料等要素中的集聚效率。
甚至笔者有更大胆的设想,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或其他重要领导人与会,也是否可以争取他们访港,亲身了解香港落实“一国两制”的真实情况,从而调整过去对港的错误政策,改善港美关系。无论如何,这就是一个机会。
那么,从全球治理、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等多个维度看,香港乘深圳APEC东风,更有着许许多多的发展机遇。当2026 APEC定点深圳那一刻起,这座中国最有活力的核心引擎即成全球瞩目的焦点,而与我们香港,作为 APEC 成员与湾区核心城市,也凭借 “一国两制” 的独特优势,也同时再次吸引全球目光。笔者很初步思考,香港必然能借深圳 APEC 的 “东风” 实现多重提升。这种 “叨光” 并非简单的红利外溢,而是基于深港产业互补、规则衔接、资源联动的系统性赋能,既契合 “一国两制” 下的协同优势,更能放大香港作为国际商贸枢纽、金融中心、专业服务平台的核心价值,具体体现在四大维度:
![]()
首先,在经贸连结方面,可从 “跨境通道” 到 “亚太合作节点” 的能级跃升。香港本身就是深圳的第二大交易伙伴,而 APEC 经济体更是深圳外贸的核心腹地,占深圳进出口总值 67.7%,这一基础让香港能直接承接会议带来的经贸增量。与此同时,香港贸易便利化可再提速。深圳正推进与香港的 “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 监管改革,APEC 会议期间,为保障跨境经贸顺畅,两地大概率会深化通关便利化措施 —— 例如拓展 “两地一检” 覆盖品类、压缩科研用特殊物品等高端贸易商品的通关时效(目前已缩短 85%),这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与亚太经济体贸易 “中转枢纽” 的地位,吸引更多 APEC 成员企业通过香港对接大湾区市场。另外,双向贸易网络扩容,香港可借助 APEC 的多边合作机制,一方面助力深圳企业通过香港的国际商贸网络拓展亚太市场,另一方面吸引 APEC 成员企业以香港为据点,进入大湾区产业链。例如,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可为亚太企业提供法律、税务、物流配套,将会议带来的 “短期合作意向” 转化为 “长期贸易落地”。
其次,产业协同:放大 “香港服务 + 深圳制造” 的互补优势。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与香港的高端服务业(金融、法律、专业咨询)早已形成 “前店后厂” 的升级版本,APEC 将为这种协同注入全球资源。同时,港深科创合作升级,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 “联合政策包” 可正加速落地。APEC 会议吸引的全球顶尖技术团队、科研机构,大概率会通过香港对接大湾区科创生态 ,共同承接 APEC 成员的跨境研发专案,尤其在生物医药、绿色科技等领域,香港的科研用生物物质通关便利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另外,在现代服务业,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等活动聚焦亚太产业升级需求,香港的会计、仲裁、管理谘询等专业服务,恰好契合 APEC 成员企业 “走进大湾区、对接中国市场” 的服务需求。再就是,城市功能提升。APEC 作为顶级国际平台,有可能让全球政商领袖重新审视香港在大湾区的独特价值,推动其核心功能再升级。例如,使香港金融中心活力增强,香港可依托 APEC 的资本流动需求,发挥离岸人民币中心优势,为亚太企业与大湾区的跨境投资、贸易结算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吸引 APEC 成员的主权基金、私募资本通过香港投资大湾区新质生产力产业,放大 “金融 + 产业” 的联动效应。
![]()
最后,规则衔接效应。APEC 宣导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规则互认,与香港长期践行的国际惯例高度契合,而深圳正以 APEC 为契机推进 “制度型开放”,这为香港发挥 “规则仲介” 作用创造了空间。同时,深化与大湾区规则互认:借助 APEC 推动的区域合作氛围,香港可加速与内地在职业资格互认、资料跨境流动、智慧财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衔接,例如扩大香港检测机构在内地的采信范围,让香港的专业服务标准更顺畅地对接大湾区市场。此外,香港可依托 CEPA 框架,将 APEC 成员认可的经贸规则与大湾区的产业实践结合,探索 “国际规则当地语系化、本地规则国际化” 的路径。
无疑,深圳 APEC 为香港提供了“机遇视窗”,然而,“红利”不是自然而然生成。 关键前提是香港的主动 “借东风”,主动作为。香港要用好“APEC 成员” 身份,深度参与多边议题。从长远来看,深圳 APEC 不仅是一次会议的红利外溢,更是深港一体化从 “要素流动” 向 “功能融合” 的催化剂。香港凭借自身的国际网络、专业服务、制度优势,完全能将这次 “借光” 转化为自身能级提升的 “加速度”,进一步巩固其在亚太经济格局中的独特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