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蒋英在北京逝世,葬礼十分隆重,她的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可是,却有人却认为蒋英得到高规格的待遇,是因为科学家丈夫钱学森。
2012年2月5日,北京协和医院的灵堂内,红色的党旗覆盖在蒋英的遗体之上,她安静地躺着,神情安详,像一位刚刚谢幕的艺术家。
鲜花围绕,哀乐低回,出席者肃立默哀。
就在这场庄严的告别仪式之后,网络上却冒出一种声音:“她享受这样的待遇,只因为她是钱学森的夫人。”
这个说法迅速传播开来,有人点头,有人质疑,如果只用“科学家夫人”来概括蒋英的一生,不仅粗暴,也极不公平。
1919年8月,蒋英出生在浙江海宁,她的父亲蒋百里,是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思想开明,重视教育。
蒋英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自由、自尊、独立。
1936年,17岁的蒋英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
那个时候,欧洲正处在战火前夜,纳粹主义在蔓延,空气中都是压抑与紧张,可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练声四小时,常常一站就是一天。
1939年,德国大剧院开始注意到这个东方面孔,她的女高音干净、饱满,唱德语歌剧时咬字清晰,情感到位,很快就成为剧院的签约演员。
1943年,她在瑞士鲁塞恩音乐节女高音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是首位获得此奖项的东亚女歌唱家,这个奖项至今仍被国际古典音乐界视为顶级荣誉。
1947年,蒋英在上海与钱学森重逢,两人其实早年就认识,小小年纪就一起读书、练字、弹琴。
战争打断了联系,十几年后,两人在黄浦江畔再次相遇。
婚后不到三年,风暴就来了,1950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软禁钱学森,限制他离境。
理由是他“掌握了美国最先进的导弹技术”,不能让他回到共产党统治的中国。
蒋英怎么办?她放下了在欧洲打拼多年的音乐事业,选择留在美国,陪伴丈夫。
她找律师、写信、和领事沟通,甚至在一些场合直接表达不满,她不是一个温顺的“科学家家属”,她是一个有主见、有行动力的独立女性。
钱学森被关押五年,蒋英就坚持了五年,她每周探监,每次不超过十五分钟。
她带去自己唱的歌录音,用音乐缓解丈夫的焦虑,她会在家中弹琴,用音乐填补那个时代的孤独。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国,蒋英毫不犹豫地跟了回来,放弃了在西方的舞台和前途。
回国后,蒋英没有回到舞台,而是选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从一名歌唱家变成了一名教师。
她教学生如何发声、如何用情感唱歌,更重要的是,她教他们如何理解责任。
她曾对学生说:“艺术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她的学生中,后来不少成为中国音乐界的中坚力量,李双江等人都尊她为恩师,说她严厉但公正,从不敷衍每一节课。
她也不是那种“光讲技巧”的老师,她要求学生不仅会唱,还要有信仰、有热情、有情感。
她的教学从未停歇,直到80多岁才正式退休,四十年,她没有出国演出,但她的影响却深远得多。
1980年代,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关键阶段,钱学森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精神高度紧张。
蒋英开始策划一部歌舞剧——《星光灿烂》,这是一部专门为中国航天人创作的作品,里面没有爱情戏,也没有炫技桥段,只有对于科学家群体的尊重。
她亲自选角、排练、改词,一遍遍打磨剧情。
《星光灿烂》首演那天,台下坐满了航天人,演出结束后,有人眼眶湿润,说:“这是第一次,我们这些搞导弹的,被人用歌声唱出来。”
蒋英不是在陪钱学森做事,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有人说“她是钱学森的幕后英雄”这话不全错,但也不全对,她不是“幕后”,她始终在“正面”,只是舞台不同。
2012年2月,她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几天后,灵堂设在八宝山。
那天,北京下着小雪,很多曾在她门下学艺的人赶来送别,没有人高声哭泣,只有低声哼唱着她教过的歌。
她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党旗,有人看到照片后说:“这面旗是给钱学森的,不是她的。”
这话让她的学生气愤不已。
一位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上过她课的教授说:“她四十年不拿一分演出费,专心教学,为中国音乐教育写下无数规范教材,党旗是她自己争来的。”
蒋英是党员,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
那面党旗,不是奖赏,不是附属品,也不是象征谁的光环,它是对一个人、一个女性、一个教育家、一个艺术家的肯定。
蒋英的一生,不是“嫁给了谁”,而是“成就了谁”。
她的价值,不是依附,而是独立创造,在她九十三年的生命中,有掌声、有泪水、有牺牲,也有坚定的信念。
她不是钱学森的影子,她是蒋英本身。
灵柩上红色的党旗,它覆盖的,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艺术、教育和国家命运融合的中国女性。
而她,早已用行动告诉我们——党旗,首先属于她自己。
信源:著名女高蒋英逝世 钱学森:她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新闻晨报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