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河北武邑县法院审判庭。“叛徒王培森,判处死刑!” 判决刚落,旁听席突然站起十几位白发老人。“法官同志,不能杀他!1943 年,我们全靠他活下来!”
喊声让全场人都愣住了。一个被记为 “带日军毁联络点” 的叛徒,为啥会被受害者集体求情?这段埋了多年的历史,藏着一段没人想到的智斗。
时间拉回 1943 年,冀中平原抗日正难。
日军沿平汉路修了层层封锁线,地下交通员成了根据地唯一联络线。王培森,就是其中一员。
那天,他按约定去县城某商号接头。刚推开门,三支枪口就顶在他胸口 —— 联络点早被叛徒卖了,日军设了 “钓鱼” 陷阱,直接把他押去宪兵队。
抗战时的日军宪兵队,是出了名的人间地狱。
史料记载,日军在华北常用钢鞭、老虎凳逼供。王培森很快尝到了滋味:被绑在立柱上,带倒刺的钢鞭抽得他血肉模糊,粗布衣服碎成布条,他咬着牙没松口。
直到被按上老虎凳。
垫第一块砖头,膝盖钻心疼;垫第二块,冷汗浸透衣衫;第三块刚落,他疼得浑身抽。日军军官晃着第四块砖头笑:“再不说,你腿就废了!”
王培森眼里闪过一丝怕,哑着嗓子喊:“我说!”
日军以为赢了,却不知这是王培森的缓兵计。
![]()
当时冀中地下党有铁规矩:交通员绝不能露核心情报。他脑子里飞快盘算:孙家屯王家大院曾是联络点,现在早不用了,桌上只剩些没用的旧文件,正好骗日军。
更关键的是,他知道冀中军民常躲地窖。王家大院的地窖藏得严,就算有同志在,也大概率能躲过去 —— 这是他跑交通攒下的活命本事。
带着一队日军去孙家屯,王培森心里又紧又定。可看见王家大院屋顶的暗号炊烟,他瞬间吓出一身汗:十几位同志正在这开紧急会!
原来组织临时改了会议地点,他压根不知道。
日军围住院子时,屋里同志已躲进地窖。这地窖是白菜窖改的,算冀中地道战的雏形,入口用木板、杂物盖着,外人根本找不着。
“太君,这就是地下党联络点!” 王培森强装镇定推开门。
日军翻箱倒柜找不着东西,军官的军刀 “唰” 地架在他脖子上:“撒谎!死啦死啦的!”
王培森赶紧指地窖:“真正藏身地在这!”
推开地窖门,黑暗里十几双眼睛盯着他。王培森脑子一空,接着慢慢摆手,让同志们别出声。爬出来后,他故意大喊:“里面是空的,人早转移了!”
旁边的汉奸突然插话:“太君,放火!藏了人也得逼出来!”
日军立马点了柴草往地窖里扔。浓烟顺着缝隙钻进去,里面的同志呛得满脸通红,却死死捂嘴不敢出声。
王培森看着冒烟的地窖,心里像被揪着 —— 他没料到,自己的 “妙计” 差点害了人。
趁日军全盯着火场,王培森突然拔腿就跑。凭着对村落地形的熟,他钻进田间小道,转眼没了影。
日军这才反应过来,气得直骂,放弃地窖去追,可哪还追得上。
地窖里的同志等浓烟散了,成功逃了出来。后来看日军贴的通缉令,他们才知道,这位 “叛徒” 叫王培森。
冀中地下交通线有个原则:交通员不光要传情报,更要在危险时护同志。王培森用看似 “叛变” 的举动,完成了最险的掩护。
解放后,王培森 “投降” 的记录被翻了出来。
直到当年活下来的人,一起写证明材料,真相才彻底清楚。组织核实后,认定他是 “假叛变、真护党”,最后作出功过相抵的判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