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沪深两市ETF两融余额突破1200亿的消息,我忍不住想笑。这帮机构又在玩什么把戏?政策性金融债ETF一天净买入14.87亿,这操作简直比上海大妈抢黄金还疯狂。作为一个在量化交易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太清楚这些数字背后的猫腻了。
![]()
一、ETF火爆背后的轮动真相
2024年"9.24"新政之后,A股涨了1100多点,指数涨幅近40%。但说实话,这行情就像上海地铁早高峰——挤是挤,但能不能挤上对的车厢全看运气。31个申万一级行业里,竟然有三分之一是下跌的。这特么也叫牛市?
传统观点认为轮动行情要么缺流动性,要么市场有分歧。但现在的市场既不缺钱,也不缺共识。问题出在程序化交易的普及让机构玩法彻底变了。以前还能玩"声东击西",现在直接"首战即终战",ALL in一把梭。热点发酵速度比外卖小哥送餐还快,持续时间却像网红餐厅的热度一样短。
![]()
二、机构抱团的量化密码
说到机构抱团,散户们总在瞎猜。调研数据?股东人数?这些跟风指标就像算命先生的签文——怎么解释都行。中金那份《中国股市生态的四大变化》说得很明白:机构化趋势下,抱团取暖是最经济的选择。
看看2025年二季度的创新药板块:248只个股里66只上涨,177只下跌。舒泰神涨700%,昆药集团却跌20%。同一个概念,命运天差地别。这就像在南京路步行街开店——地段一样,生意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
三、量化数据如何看穿机构把戏
我用的量化系统有个"机构库存"指标,橙色柱体越长,机构越活跃。舒泰神的机构库存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昆药集团的就闪现了几天。这差别就像外滩灯光秀和小区路灯的亮度对比。
![]()
![]()
更绝的是,很多牛股在启动前就有明显信号。就像下面这两只涨幅前十的个股,股价还没动,"机构库存"就先躁动了。这特么不就是明牌吗?
![]()
![]()
四、给散户的生存建议
回到开头的ETF数据。政策性金融债ETF被疯抢,本质上还是机构在找避风港。但记住,机构的操作永远领先市场认知。等新闻铺天盖地时,黄花菜都凉了。
我的建议很简单:
- 放弃猜测,拥抱数据
- 关注资金流向而非消息面
- 建立自己的量化观察体系
- 别跟风,等确定性信号
现在的市场就像黄浦江的潮水——看着平静,底下暗流汹涌。但只要有合适的工具,你就能成为冲浪高手,而不是被浪拍死的那个。
声明
本文所涉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仅供交流参考。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方式,亦未设立任何收费群组。如发现冒用本人名义从事证券咨询等行为,请立即举报。部分数据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