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揭晓,家电三巨头“三国杀”格局正迎来关键转折点。美的、海尔、格力三家的业绩表现,已不仅是数字的差异,更折射出战略路径的分野。格力电器在营收与净利润上的双降,特别是第三季度高达15%的营收下滑,让这家空调巨头陷入了“高毛利却难增长”的窘境。
![]()
格力:利润高地与增长困局
从表面看,格力依然守着它的“利润堡垒”。前三季度28.44%的毛利率,领先于美的的25.87%和海尔的27.21,证明其品牌溢价能力尚存。然而,这座堡垒正被四面围攻——营收1371.8亿元(同比下降6.5%)、净利润214.61亿元(同比下降2.27%)的双双下滑,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高毛利未能转化为可持续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格力的业务结构。空调业务占比近八成,这种“单腿走路”模式在家电行业多元化浪潮中显得格外脆弱。当美的、海尔通过多元化布局平滑周期波动时,格力却因空调行业的调整期而被迫“同频共振”。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的“空调板块压力较大”正是格力困境的缩影。
美的、海尔:多元化的胜利?
对比之下,美的和海尔展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
美的集团前三季度营收3647.2亿元,同比增长13.8%;净利润378.8亿元,同比增长19.5%。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美的成功的多元化战略——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其中前两者增速分别达21%和25%。美的已经超越了传统家电企业的范畴,更像是一家科技制造集团。
海尔智家则走出了一条“稳健增长”之路。前三季度营收2340.5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173.7亿元,同比增长14.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空调这个红海市场,海尔实现了31%的销量增长,仅用9个月就超越了去年全年收入。这种在激烈竞争中依然能保持优势产业份额提升的能力,体现了海尔产品力和渠道力的双重优势。
格力困局的深层解读
格力当前的困境,本质上是两次改革窗口期后的战略滞后。
2019年,格力启动渠道扁平化改革,试图削减中间环节。这一改革在当时颇具前瞻性,但如今竞争对手已经完成了更深层次的数字化改革。银河证券的分析一针见血:竞争对手实现的数字化改革是“不亚于渠道扁平化的系统性改革”。
格力面临的另一个核心矛盾是:市场性价比需求明显提升,而公司需要保持高利润率与对手竞争。这种矛盾在晶弘空调的推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竞争对手普遍采用多品牌运营的背景下,格力试图用单一性价比品牌破局,其效果恐怕有限。
未来的关键看点
尽管面临压力,格力依然保持着行业最高的净利润率,并且在股东回报上依旧慷慨——中期拟派发55.85亿元现金红利。这种“慷慨”背后,或许也隐含了管理层对市场信心的维护。
展望未来,家电三巨头的竞争已经进入新阶段。美的凭借多元化布局和科技转型持续领跑;海尔通过产品高端化和全球化稳步前进;而格力则需要在高毛利与市场份额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当下的格力,正站在一个战略十字路口。是要坚守利润高地,还是要放手一搏争夺市场份额?这个问题的答案,或将决定未来三到五年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在三季报的这份成绩单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数字的对比,更是三个企业不同发展路径的鲜明写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