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车主在车辆报废后遭遇新型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发放安全奖励金”为诱饵,骗取车主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部分车主经保险公司提醒避免了损失。这一利用真实业务场景实施的精准诈骗手法,已引发金融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保单奖励”来电?险遭信息泄露
市民刘先生近日在办理车辆报废后,接到一通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能准确报出刘先生的车牌号、保单号等详细信息,并告知其保单内有一笔“安全奖励金”可以领取,但需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或点击短信链接填写信息,还特别强调“过期作废”。
由于恰逢刘先生正准备办理车险退保,他对这类资金往来较为敏感。所幸在前往保险公司柜台办理退保时,经工作人员现场进行防范诈骗宣传,刘先生立即警觉,并未向对方透露任何信息,从而成功避开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诈骗手法“三重迷惑”,精准利用业务时机
据分析,此类诈骗属于典型的利用真实业务场景实施的精准电信诈骗。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了车辆报废信息及保单详情,诈骗手法极具迷惑性:
一是时机精准,专门选在客户车辆报废后、尚未办理退保前的时间段行骗;二是身份伪装,冒充保险公司内部人员或官方机构,以降低受害人警惕;三是话术诱惑,以“安全奖励金”“补贴”“过期作废”等话术制造紧迫感,诱骗受害人泄露支付信息或点击钓鱼链接。
一旦受害人轻信,并提供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或点击链接填写信息,个人资金将面临重大损失。
筑牢反诈防线,金融监管部门发出三点提醒
针对此类骗局,金融监管部门提醒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筑牢财产安全防线:
第一,官方渠道核实是关键。任何自称保险公司、银行或监管部门的来电,只要涉及钱财、个人信息或转账操作,务必通过官方客服热线或亲赴柜台进行多重核实,绝不轻信陌生来电。第二,严守信息保密底线。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屏障。任何正规机构均不会索要短信验证码。牢记“给验证码就等于送钱”,坚决拒绝此类要求。第三,提升认知主动防范。应主动了解诈骗常用伎俩,对“补贴”“返款”“账户升级”等诱惑话术保持警觉。在办理退保、理赔等业务时,可主动向柜台工作人员咨询——他们不仅是服务提供者,也是您身边的金融安全卫士。
广大车主在车辆报废、保险退保等关键环节,务必增强防范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业务,谨防电信诈骗乘虚而入。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霍天艳
来源:商丘日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