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文心共赴 寓见瓯海”——第七届琦君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温州市瓯海区举行。作家阿来、冯杰、李晓君分别凭借《西高地行记》《鲤鱼拐弯儿》《鄱阳帖》获第七届琦君散文奖·作品奖,温籍作家李振南《海鲜生猛:东海海错笔记》获第七届琦君散文奖·特别奖。
![]()
“散文是社会影响力非常广泛的文体,同时也是难以言说的文体。叙事不足或许略显空洞,叙事太多反而少了些散文的韵致。没有抒情很难见到真情,抒情过多又会有失真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谈到,散文这个看上去比较宽泛的文体,事实上对每位创作者都是一种考验。
十月杂志社历来倡导并发表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对散文创作的倡导和坚持的鉴定。“本届获奖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散文叙事的抒情之美,以及艺术之美的期待。”他说。
![]()
其中,阿来《西行高地记》以第一人称视角,书写了叙事者在西行途中的所遇所见所感。颁奖词中写道:这既是阿来对原乡后土的考古学式的勘探,也是写作者对故园大地的创造性重构。自然风貌、人情世故、历史变迁经过书写之眼的凝视融合为生动鲜活的当下存在,它是一场场风暴,一次次醉酒,一个个兄弟姐妹……这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存在最本真的文学回应。
![]()
“我写黄河正如琦君先生描写瓯江,都是表达对故乡的依恋。但无论黄河还是瓯江,最后都会千流归海,回到歌颂中华文化的大海之中。”冯杰借作品《鲤鱼拐弯儿》重返童年的黄河两岸,重温北中原的风物民情,重现人世间的伦理悲欢,为故乡修筑了一座文学纪念碑,令人流连忘返。
业内评价,冯杰的书与画,纯朴而奇异,深情而诙谐,在当下散文创作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美学风格。
![]()
《鄱阳帖》以纵横古今的视野,宽阔沉郁的语言展示了鄱阳湖的自然性和历史性,呈现大湖的悠久旷远,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它不仅是以田野志方式写作的湖泊史,更是以现在穿透过去的鄱阳湖生命史。“今日故乡已不是田园牧歌式故乡,生产出的新经验和新景观是需要当代作家们去进一步努力书写的,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山河。”作家李晓君说。
![]()
“愿自己像琦君先生一样以温柔的目光凝视人间,用真诚的文字传递温度。文学的光或许微弱,但总能照亮记忆的角落,也能温暖陌生的心灵。”温籍作家李振南的《海鲜生猛:东海海错笔记》以日常多见或珍稀的诸多海洋生物为载体,娓娓讲述数十种海物的历史、源流、生存、捕捞方式,以及烹饪艺术。这部活色生鲜的东海风物志和生活读本,从在场者的视角,呈现人与海洋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既琳琅满目,又别具风格。
为繁荣当下文艺创作,奖掖优秀散文作家,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新时代瓯海乡愁文化,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携手《十月》杂志社,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七届“琦君散文奖”。本届评奖共收到参评作品集142部,单篇作品416篇,国内各主要文学期刊推荐作品36篇。这些作品时代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基本反映了近年来散文创作的基本面貌和所取得的最新成就。经《十月》杂志社初评,遴选出入围“作品奖”作品15部(篇),“温籍作家特别奖”入围作品5部;交由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并投票,最后评出“作品奖”3部(篇),“温籍作家特别奖”1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