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南的郭阿姨,今年68岁。2025年5月前后,她明显感觉到吃饭成了大问题。“以前还能勉强吃点软乎的、好咽的东西,后来发展到啥也吃不下了……” 吞咽梗阻感越来越强,身体也愈发虚弱。
2025年5月22日,子女们察觉到母亲情况不对,立刻带她到当地的南召县人民医院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结果显示:食管中上段出现了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范围长约7.0厘米,该段食管管壁僵硬,管腔明显狭窄,导致钡剂通过受阻。进一步的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中上段占位性病变,胃镜甚至无法通过狭窄部位。
![]()
当地医院给出的建议是手术结合放化疗。然而,郭阿姨一向身体消瘦,体重只有90斤左右,并且有复杂的肝硬化病史。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食管问题几乎无法进食,整个人精神萎靡,面色蜡黄。子女们非常担忧,以母亲目前的身体状况,可能根本无法承受大型手术和强力化疗的冲击。
就在一家人彷徨无措时,一个亲戚的经历给了他们希望。“俺是亲戚推荐过来的,他在这儿治得可好!我们刚出院就直接来了……” 这位亲戚就是李大爷。
李大爷在2009年确诊中期结肠癌。在经历了手术和6次化疗后,他的身体变得极度虚弱,走路感觉像“踩在棉花上”,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即使打了升白针,血象指标上去后很快又会掉下来,他一度感觉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后来,他特意到社区里寻找那些康复情况较好的癌症病友打听消息,从而了解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老中医。
李大爷在2010年11月15日前去求诊,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后,体力逐渐恢复。继续坚持调理,精神和食欲也都慢慢好了起来。到2017年9月复诊时,他的状态已与常人无异,复查也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出于感激,李大爷还亲手钩织了一双棉拖鞋送给袁希福老中医。在2024年参加医院活动时,他动情地说:“不幸的是咱们患上了癌症,但幸运的是咱们有个保护神——袁希福老中医!”
![]()
李大爷的成功抗癌经历,在他们家族里就像一个“传奇”。有了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郭阿姨一家在出院后几乎没有犹豫。2025年5月26日,郭阿姨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老中医的诊室。当时的老人精神极差,连坐直身体都困难,虚弱地靠在椅背上。
袁希福老中医仔细查看了所有的检查报告,又通过把脉、问诊,全面了解了郭阿姨的情况。随后,他与家属商量接下来的治疗策略。“袁大夫,老家的医院建议做手术和放化疗……您看我们该怎么办?”郭阿姨的女儿忍不住问道。
“老人家现在这个基础状况,手术和化疗,身体恐怕很难承受。从西医的角度看,如果一定要选择一种治疗方式,或许可以考虑试试放疗,它的损伤相对会小一些……” 袁希福老中医中肯的分析,让焦虑不安的家属心里莫名踏实了一些。他们频频点头,决定先按照袁老的建议来安排治疗。
2025年6月5日复诊时,郭阿姨的女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神情:“用完10付药,现在能吃一点东西了,感觉整体好了点儿,我们准备一边吃中药,一边去做放疗!” 这个变化对于长期只能靠喝水流质维持的郭阿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一家人经过商量,最终决定采纳袁希福老中医的建议:一边继续服用中药进行整体调理,一边在南阳当地的医院进行损伤相对较小的放疗。
![]()
“袁大夫,现在能吃一碗饭了……” 时间来到2025年7月24日,袁希福老中医诊室的门被推开,这次是郭阿姨自己走进来的。虽然看上去依然清瘦,但脸上有了些许血色,眼神也明亮了不少。她坐到袁老身边,脸上带着笑意,语气里充满了藏不住的喜悦,以及对“能正常吃饭”这份看似平常却来之不易的幸福的珍惜。
原来,在坚持中药调理的同时,郭阿姨在当地医院顺利完成了15次放疗。两种方式相互配合,使得她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这个经历,展现了一种在身体基础较差、无法耐受强力治疗时的可能思路。它提示我们,在面对复杂病情时,有时需要权衡利弊,寻找更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更为柔和的治疗组合,或许能为康复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