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持续近三年的漫长消耗中,2025年深秋的红军城战场正上演着决定性的转折。这座被称为“天然堡垒”的乌克兰东部工业重镇,不仅是顿巴斯地区的交通枢纽,更是乌军东线后勤补给的“大动脉”,四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
俄军不再强攻城区,而是花费近一年时间完成三面包围,逐步将包围圈缩小至60平方公里,北线仅存的3公里通道被火箭炮和导弹严密锁死。这种“围而不歼”的新战术核心是无人机主导的立体封锁,俄军投入航程超过20公里的光纤无人机24小时监控战场,像一张无形巨网覆盖每个角落。在包围圈内,俄军大量使用滑翔制导炸弹摧毁乌军据点,最多一天向红军城方向投掷超过180枚此类炸弹。猛烈的轰炸使红军城战区乌军人数从17000多人快速减至5000余人,战场天平急剧倾斜。
乌克兰《真理报》披露,当前线指挥官报告俄军渗透到后方时,总部竟回复“那里什么都没有”。这种“鸵鸟战术”导致乌军坐视包围圈形成,把局部危机拖成全面崩溃。被围乌军的处境迅速恶化,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战俘视频中,乌军士兵维亚切斯拉夫·克雷文科和斯坦尼斯拉夫·特卡琴科讲述了投降的无奈。一名士兵在视频中坦言:“指挥官早就撤离了,而自己既没有援兵,受伤的话更是没人会管。”另一名被俘士兵补充道,指挥部天天许空愿,说局势会好转,可现实是他们连突围的缝隙都找不到。
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仍对外坚称“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城市群并未被俄军包围或封锁”。就连不少西方战地记者都公开表示难以相信。基辅方面不仅否认包围事实,还采取信息封锁措施。俄罗斯一位退役上校点破了关键:“基辅根本不允许任何记者前往红军城和库皮扬斯克前线”。
10月31日傍晚,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发动了一场高风险救援行动,一架美制“黑鹰”直升机搭载特种部队,试图潜入包围圈接应被困人员。有消息称,行动目标包括乌军高级军官和可能存在的北约军事顾问。然而,乌军直升机刚起飞就被俄军地空雷达锁定,红外无人机全程跟踪。当“黑鹰”降落在预定区域,特战队员刚跳出机舱,数十架FPV自杀式无人机就如蝗虫般扑来,最终导致11名救援人员无一生还,直升机也被完全摧毁。
与此同时,俄罗斯本土的防空系统也展现出强大战力。11月1日凌晨,莫斯科突然拉响防空警报,6架试图袭击市区的无人机被俄军防空系统全部击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