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中美刚在釜山会谈桌上达成了一项被视为缓和信号的协议,全球都松了口气,没想到美方沉默三天后突然放出“狠话”,称只要中国有一丝“出尔反尔”的苗头,美国就会拿出所有家底动用“最大杠杆”。
![]()
釜山共识之后,气氛并没有真正缓和
本以为10月30日釜山的中美高级别会谈,能为持续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泼上一盆冷静水。美方同意暂停部分商品的加征关税和港口附加费,临时搁置了被中国高度警惕的“穿透性规则”一年。中国则顺势将原定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推迟一年,为后续谈判留足余地。
外界一度把这看作是中美关系久违的解冻信号。各国媒体纷纷分析,这或许是新一轮缓和周期的起点。中美双方虽然在全球供应链、安全规则和产业政策上分歧巨大,但都表现出务实、理性的一面。
![]()
但事实并未如想象中顺利。就在中美会谈后三天,11月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打破沉默”,直接发出威胁:如果中国不守承诺,美国将动用“最大杠杆”反制。言下之意,美方对中国的信任并未真正建立,而是选择在协议刚刚落地时亮出底牌。
这种极具压迫感的表态,瞬间让刚刚出现的缓和气氛降温。美方的焦虑和不安被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事实上,釜山协议的细节还在谈判过程中,部分领域的表述和执行范围尚未完全明确。美方的提前施压,既是对自身谈判成果的不自信,也反映出其国内政治压力和对中国稀土政策的高度敏感。
![]()
“最大杠杆”并非新鲜事,美国为何旧招频出?
贝森特所谓的“最大杠杆”,听起来气势汹汹,实际盘点下来,仍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套路:贸易关税、金融封锁、技术限制、军事威慑,甚至威胁动用美元在全球的货币霸主地位。美方这些年对中国的打压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但真要说哪一项能让中国“服软”,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2025年起,美国曾将部分中国产品的关税税率一度拉高至145%,意图遏制中国出口,打击中国制造。但事实是,美国本土的通胀率随之水涨船高,制造企业叫苦不迭,供应链断裂让美国市场本身也陷入动荡。
![]()
技术领域的制裁同样遭遇天花板。美国联合盟友设立“芯片联盟”,严格限制高端芯片和设备对华出口,甚至尝试通过“新印太战略”重塑全球供应链。
中国企业在重压下快速推进国产替代,2025年初已经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部分半导体环节的自给率大幅提升。美方的科技封锁并未阻挡中国高端制造的脚步,反而加速了产能升级。
至于军事威慑和美元金融工具,美国近年来在亚太地区频繁军演,强化同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盟友的战略协作,但大规模军力部署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
![]()
美元霸权也因欧美内部通胀、各国去美元化趋势加剧受到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数据,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人民币和欧元的比重稳步上升。
美国这些“最大杠杆”工具看似丰富,实则边际效用不断递减。每一次“加码”都让自身付出更大代价,也让中国应对更加成熟。美方的威胁更多是试图稳住国内政治和盟友信心,对中国的实际制约力远没有表面那么强。
![]()
稀土成关键博弈点,美方为何如此紧张?
这次釜山协议最核心的焦点,是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政策调整。中国掌握全球70%以上的稀土生产和加工能力,产业链从资源开采到高端冶炼几乎全覆盖。
稀土原本是“幕后英雄”,却因高科技、芯片、军工、新能源产业对其高度依赖,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新高地。
美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稀土联盟”,企图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打造独立供应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很骨感。
![]()
澳大利亚等国虽然资源丰富,却缺乏成熟的提纯加工能力,环保和成本压力极大。2025年上半年,美国主导的稀土联盟依然面临技术、资金和环保“三座大山”,无法实现真正的产业闭环。
中国方面则主动将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延后一年,释放合作诚意,为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稳定赢得宝贵窗口期。外界普遍认为,中方此举是对外释放善意,也为后续谈判提供缓冲带。但美方依然疑虑重重,担心中方掌握稀土“命脉”后会随时“断供”,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形成致命打击。
![]()
事实上,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动权非常明确。中方既有能力快速调整出口政策,也有足够产业基础进行国内自循环。美方一旦对协议“变脸”,中国完全可以恢复出口限制,影响的不只是美国本土企业,更是全球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安全。
2025年11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和高性能芯片市场对稀土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有诚意也有底线”,美方若继续施压,受损的将不仅是中美关系,更是全球科技产业的整体稳定。
![]()
信用危机加剧,国际社会呼吁美方回归理性
中美之间的信任赤字,已经不只是双边问题。2025年IMF、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在各类经济展望报告中反复强调,大国间的互信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变量。
美方频频“变脸”,不仅让中国警觉,也让欧盟、东盟等主要经济体感到不安。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离不开中美两国的合作与协调。
![]()
国际社会普遍呼吁,美方应修复外交信任机制,摒弃“协议设后门”的做法。合作要靠诚信和规则,而不是威胁和临时加码。联合国贸发会议、G20等多边场合屡次提醒,美方在经贸、科技、金融等领域的激进政策,损害了全球经济信心。
中国在稀土政策、市场开放等问题上的务实态度获得多国肯定,强调只有真诚合作才能化解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任何一方的“极限施压”都会反噬自身。2025年全球资本市场对美中贸易动向极为敏感,每一次风吹草动都直接影响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各国企业和投资者,最需要的不是口头威胁和“最大杠杆”,而是稳定、确定和预期可控的国际环境。
![]()
结语
这场围绕“最大杠杆”的中美博弈,是大国关系的缩影,也是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关键考验。中美都明白,威胁和反威胁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未来的路怎么走,取决于双方能否拿出真正的诚意和智慧。对全球而言,中美只有在规则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绘出共赢的新版图。
参考资料:视频丨外交部:中美双方应当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釜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
2025-11-03 15:42·央视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