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举办了一场奢华的“盖茨比风格”万圣节派对。那一晚,庄园外灯光璀璨,金色南瓜灯堆成小山,宾客们穿着1920年代风格的礼服,戴着镶钻面具,在香槟塔下举杯畅饮。视频被上传到社交媒体后,很快引发了轩然大波。
![]()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因预算僵局再次陷入停摆。受影响最大的,是依赖食品券计划(SNAP)生活的4200多万低收入群体。官方公告显示,若停摆持续,他们的救助额度将在11月上旬全面暂停。这意味着,数千万美国家庭可能在这个冬天面临“断粮”的风险。
一个是金碧辉煌的派对,一个是数千万穷人失去食物补助,两种极端画面在同一天出现在公众面前,形成强烈反差。许多美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我们在排队领食物券,他在金色灯光下狂欢。”“这就是美国梦的现实版本。”也有评论指出,这种对比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真实裂缝,经济复苏的果实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而最底层的人被迫在物价上涨的夹缝中挣扎。
就在舆论热议之时,中国评论员胡锡进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资本主义制度下,富人炫富无所顾忌,穷人只能被迫认命。”他的评论迅速登上热搜,引起国内网友的激烈讨论。
![]()
部分支持者认为,胡锡进一针见血地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与冷酷。但更多的声音选择反问:“说得没错,可国内的贫富差距你怎么看?”有网友晒出国内某富豪儿子婚宴一桌酒席30万、剩菜喂猪的视频,并留言道:“批评美国时义正辞严,为什么对我们自己的问题总是轻描淡写?”
还有人提到,“美国穷人断粮还能领救济餐,我们这边的农民工被欠薪时找谁?”一名网友翻出了去年一段工地新闻:包工头卷款跑路,几十个工人靠馒头撑了一个月。评论区里有人直接@胡锡进:“您不如帮他们问问,劳动法落实到哪去了?”
![]()
这种“内外双重标准”的质疑不断发酵。一些人调侃说:“老胡心疼美国穷人,不如问问我们社区的免费食堂为什么只对八十岁以上老人开放?失业的年轻人能不能领个临时食品包?”甚至有人翻出了他炒股亏损时的旧事,那时胡锡进曾发文称“与股民同甘共苦”,网友讽刺道:“您炒股亏五万还能加仓,真正的穷人亏五千就要断炊,这共情实在太奢侈。”
![]()
事实上,类似的对比在网络上并不罕见。有调查显示,一些自媒体靠编造“美国便利店枪战每日上演”或“欧洲难民吃宠物”之类的假新闻来博取流量,甚至形成“写手编稿、平台推荐、广告分红”的灰色产业链。网友讽刺说:“信他们不如信天气预报,至少下雨是真的。”
这种通过“贬低他人”来强化认同感的舆论手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识破。有人引用一句流行语总结道:“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贬低别人。”典型例子是此前的“太子集团”诈骗案,媒体曾将其创始人包装成“白手起家、励志成功”的榜样,待到其被国际刑警通缉后,又立刻改口为“境外犯罪分子终落网”。这种短视的舆论操盘,也被学者批评为“总说别人考零分,并不能让自己变成满分。”
![]()
胡锡进的言论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应,还因为他本人早已是舆论场中的特殊符号。他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的粉丝加起来超过四千万,年流量收益被估计可达百万元。但在网友眼中,他的发言更像是一种“热点中和器”:不论事件真假,总能在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最后升华一句“大局为重”。有人戏称他为“正确的废话生产者”。
每当网友呼吁他关注996加班、农民工欠薪或住房压力时,他常常以“要相信发展”为回应,却鲜少提出实际建议。相比之下,他批评美国的文字往往锋芒毕露。这种反差,让不少人感叹:“对外重拳出击,对内太极推手。”
有网友在评论区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只会替远方的人愤怒,却对身边的痛麻木,那他的良知,也只是一场表演。”
那么大家对此又是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