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向来快人快语的向太在直播间毫不留情地撕下了王家卫的“艺术大师”滤镜,直言其是“投资人的噩梦”,更将他的艺术成就归功于金牌搭档张叔平,一句“王家卫没有张叔平是个屁,投资他的老板基本都亏钱”,让舆论一片哗然。
![]()
![]()
直播中,向太手持一系列票房数据,将王家卫的“商业罪证”逐一陈列。她引用《阿飞正传》为例,指出这部耗资4000万港元的经典之作,最终票房仅收获975万港元,直接导致投资人邓光荣的公司濒临破产。这还只是开始,《东邪西毒》的超支严重、《摆渡人》需10亿票房回本却仅收回5亿的惨淡,都被向太列为“血泪教训”。她带着一丝调侃点破现实:“导演有艺术追求是好事,但老板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呀!”
![]()
而被向太特意点名的张叔平,确实是解读王家卫美学宇宙无法绕过的密码。两人的合作始于1988年的《旺角卡门》,彼时担任美术指导的张叔平与初出茅庐的王家卫首次碰撞便火花四溅。此后,王家卫每一部烙印着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背后,几乎都矗立着张叔平的身影,《阿飞正传》中慵懒迷幻的港式氛围,《重庆森林》里斑驳迷离的市井光影,《东邪西毒》苍凉辽阔的沙漠美学,乃至《春光乍泄》中暧昧湿热的异国情调,共同构建的视觉奇观,为王家卫赢得了神坛地位,也为张叔平带来了39次金马奖提名、16座金像奖的实绩桂冠。
![]()
向太指责王家卫“烧钱又不受控”,在业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他拍电影没有剧本、没有时间概念,常常无限期拖延工期、肆意突破预算,让投资方在艺术的崇高名义下“哭着掏钱”。然而,在过去的黄金年代,有张叔平这样的大师级搭档在美学上强力兜底,加之作品在国际影展上斩获奖项带来的声誉补偿,投资方尚能从中获得一丝慰藉。如今,随着张叔平的名字从其核心团队中逐渐淡去,王家卫面临的争议却与日俱增,这或许正是向太此次敢于如此不留情面的深层背景。
![]()
无独有偶,这场风波并非孤立事件。此前,作家蔡澜在《十三邀》中便曾意味深长地提及:“有多少老板亏本,有多少人在支持你,才会成为王家卫作品。”他点明了一个关键:“电影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作品),是全体创作,大家都有功劳。”这仿佛是对王家卫强烈个人主义创作方式的一种间接回应。
![]()
而真正让王家卫“人设”面临危机的,是10月31日编剧古二在社交平台公布的“王家卫秦雯录音”。录音中,王家卫在谈及第二天拍摄唐嫣的戏份时,直言“唐嫣呢,是个很装的人”。此举瞬间引爆舆论,“王家卫说唐嫣很装”、“古二爆料刘诗诗倪妮流金岁月内幕”等话题词条纷纷冲上热搜。这些私下评价的公开,让他长期经营的精英形象碎了一地。更值得注意的是,古二此前还控诉过王家卫“剥削底层创作者”,声称自己以“月薪3000元生活助理”身份参与了《繁花》创作却未获署名,引得网友唏嘘:“大导演的滤镜碎了一地!”。
![]()
向太的犀利直言,恰如一阵狂风,吹向了已然摇曳的“王家卫神话”。一边是业内大佬的公开 diss,另一边是录音中流出的行业潜规则与私人评价,曾经被顶礼膜拜的艺术大师,其光环正在公众视野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剥落与审视。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了个体恩怨,成为一场关于艺术价值、商业伦理与创作者德行的全民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