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在朋友圈看到一张海报,觉得实属难得。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并且附上一句话:这才是北京地产圈应该有的样子!格局与远见。
![]()
倍感难得的原因有二。
其一,海报的发布者是两个项目,璞樾和紫京宸园,背后是三家开发商:金茂、越秀和中建智地。
其二,海报中使用了“星河湾豪宅生活区”的表述。
也就是说,一张海报,两个项目,三个开发商,共推一个形成共识的“板块名称”。
这种风格,与动辄“唯我独尊”海报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堪称时下一股清流。它的宝贵之处在于,璞樾、紫京宸园虽然位置比邻,同期销售,却没有看到当下楼市常见的你死我活、极尽拉踩,而是相互合作,共同提升区域价值,还不忘了带上老牌儿豪宅星河湾,可见格局之高,夸张点说,有点骑士精神的意味。
北京楼市和地产圈其实一直有这样的传统。“竞品”两个字虽然是客观的存在,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开发商都少有提及,连“友商”这个词都绝少使用。同处一个区域、板块,销售期又重叠的项目,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抬高自己,贬低竞品,而是先把区域“做热”,而后共同获益。
这么做是有道理和逻辑的。无论什么市场环境,房地产最基本要素还是地段价值。只有市场买方对地段价值、区域价值认可,销售业绩方能有的放矢。区域价值的提升,本质上不是一家开发商独立实现的,无论是区域形象和价值链条的“软件”,还是区域环境甚至基础设施的“硬件”,都需要开发商合力才能完成。
一个区域板块,从无到有,从生到熟,从无人知晓到价值认可,需要多个开发商合作完成。从“早年间”丽都酒仙桥的阳光上东、丽都水岸,到西北旺的西山壹号院、如园,再到后来的孙河板块,这些当今北京楼市高价值区域板块,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开发商通力合作的基础上,逐渐成熟,逐渐被市场认可的。
换句话说,只有大家都“大处着眼”,区域价值才能提升,最终才能大家共同受益。这就是“花花轿子人人抬”。
这一点,也不乏反例。北京某个板块,位置和交通条件都不错,区域整体规划,分步开发,城市界面基础条件较为完善。但是,进驻的开发商格局不够高,竞品思维主导,主打一个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销售上拉踩,价格上背刺。
这种恶性竞争之下,互为贬低、互为背刺构成了一个“负面场域”:购房者从这个区域里各个楼盘听到的都是其他楼盘的不好,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买方形成了否定这个区域价值的认知,最后哪个也不买。该区域也就陷入了越竞争,越没人买的境地。
一正一反,一先一后,反差鲜明。有朋友将这种变化和不同,归咎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似乎市场弱势之下,就只能你死我活地搞零和游戏。其实,这是一种大大的误解。
回到开篇时提到的这张海报,紫京宸园、璞樾是当下北京市场上的两大明星项目,同区域,同档期,某种意义上确实竞争关系明显。但是,无论是越秀金茂,还是中建智地,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双方高层都明确不相互拉踩,不相互诋毁。
在销售现场,我们也听不到针对对方项目缺陷、不足的销讲,即便购房人问起对方的项目,销售人员也更多是在讲解两个项目风格、审美、对应人群的不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格局,一种当下北京楼市十分需要的“格局”。
这也是北京楼市和地产圈有优秀传统的“格局”。
市场反馈也证明这种“高格局”是有好结果的。看看10月的排行榜(《》)就知道,紫京宸园和璞樾包揽了上月北京楼市销售排行榜的冠亚军,成交金额分别是19.45亿、17.92亿。再来看看成交均价,一个9.8万/平方米,另一个9.9万/平方米。
![]()
区域价值提升,开发商卖房,购房者满意,市场秩序良好,四方共同获益,这就是合作的价值,也是北京楼市和地产圈优秀传统重新发扬光大的价值。
这才是北京楼市应有的底色与气度。真正高水平的竞争,一定适合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璞樾与紫京宸园的做法,更像是一次行业优秀价值观的重申,而销售排行榜上的业绩也足以说明,理性共建,远远好过低层次的拉踩竞争。
历史反复证明,唯有土地上的故事被共同书写,区域价值才能持续生长。当开发商以“共同体意识”取代简单的“竞品思维”,购房者收获的将不仅是居所,更是一片被共同滋养的生活土壤。这份超越短期利益的格局,恰恰是楼市穿越周期最稳固的基石所在。
惟愿所有的“对手”,皆成“战友”。
★★攸克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