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宋版集萃(第一辑,三十八种)
装帧开本:线装16开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
![]()
作为宋文化整理出版标志性工程之一,《宋版集萃》从存世宋本中,精选经、史、子、集各部中有经典意义的版本陆续出版,以集中展现宋刻本的真貌与风采。首批遴选三十八部宋本,四色仿真影印、线装出版,高度还原宋版书原貌。著名版本学家为收录的每种宋版书撰写提要,梳理总结该书特点、版刻过程、版本特点等,挖掘版本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宋版集萃》外装特别设计仿宋锦暨宋制函盒;所用宣纸为安徽泾县特制的青弋贡宣,洁白细腻,有助于细节体现;印刷墨色清透明亮,层次丰富,最大程度传递了原书神韵。
![]()
![]()
前 言
![]()
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 傳承與利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宫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藴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些重要論述,爲我們做好古籍保護與研究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古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深邃智慧。從古老的甲骨卜辭、鐘鼎金文、簡册帛書到手抄、印刷的書籍手卷、綫裝書册,歷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華典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集中展現,同時也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基石和心靈寄托。推動古籍的保護傳承,不僅可以保存歷史記憶、賡續中華文脉,更能讓古之精華爲今所用,爲新時代文化建設注入新元素,開拓新境界。近十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 有關保護、利用中華古籍的綱要、規劃,明晰了學界整理研究古籍、弘揚傳統文化的工作重點和推進路徑,使廣大學者的古籍專題研究更好地契合國家發展,呼應人民需要,更好地承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
一、宋刻本的影印
宋代(九六〇一二七九)是中國雕版印刷空前繁榮的時期,爲後世留下了一大批宋槧文獻,其數量“當有數萬部”。這些宋刻本刊竣後,有的保留於官府,有的流向民間,還有一部分通過日本人、高麗人等傳至异域。歷經千年播遷,現存世僅三千餘部,彌足珍貴。 宋刻本作爲中華民族最爲寶貴的文化遺産與精神載體之一,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見證和象徵, 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基因。對海内外存世宋刻本精華進行集中揭示,研究其豐富的文化内涵及學術價值, 可以把宋刻本獨特的魅力更好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有助於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血脉,進一步强化國家認同感,凝聚民族精神,在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和培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於國家正在倡導的搶救與整理流失域外的中華典籍, 亦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藏於歐美、日本等海外各地的宋刻本亦復不少,成爲中國與世界聯繫的文化紐帶,它們作爲世界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優秀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讓這些宋槧佳刻重現於世的最好方法,無疑是將其影印出版,使讀者能識其真面,這是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影印宋刻本自清末民初即已開始,如《古逸叢書》《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影響巨大。其中《四部叢刊》收録最多,達八十四部。尤其是近三十多年來,影印本不斷出現,陸續有“無求備齋集成”叢書、《續修四庫全書》、《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宋蜀刻本唐人集叢刊》、《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叢書》、《宋集珍本叢刊》、《中華再造善本》等。域外藏本亦備受重視,如《海外回歸中醫善本古籍叢書》《日本宫内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影印叢書》 《日本國會圖書館藏宋元本漢籍選刊》《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宋元本漢籍選刊》《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藏宋元珍本叢刊》《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等,亦影印宋刻本近百部。此外,尚有一些名家經典之零種影印本,如《陶淵明集版本薈萃》《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宋刊孤本三蘇温公山谷集六種》《儀禮經傳通解正續編》等,也收録了不少宋刻精槧。其中《中華再造善本》影響最大,收録宋刻本四百三十部, 爲目前一次性影印宋刻本最多的大型影印叢書,效果較佳。這些影印本從縱向上看,先是黑白,後爲彩色,製作技術愈加完善。從内容、藏地及種類上看,有的是綜合性的,有的是單館所藏,有按種類收録的,還有單品種的。以上圖書去除重複後統計,共影印五百五十餘部。此外,一些機構,如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内閣文庫、中國臺灣漢學研究中心等的網站公布了部分電子版。但這些古籍的電子版均經過處理,清晰度與原本差距頗大,有的泯去部分原本特徵及細節等。
總體來看,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宋刻本的影印與出版走過了探索、完善、拓展、提升的歷程,取得了重大的成績。但宋刻本的影印亦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一方面,一些價值很高的孤本珍槧仍未被揭示出來,如日本尊經閣文庫、静嘉堂文庫、石川武美紀念館,俄羅斯國立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處藏本。另一方面,部分已影印出版的圖書,葉面經除垢處理,修補痕迹、墨色深淺等已經無法辨識。這些影印圖書儘管方便了治學, 但亦失去了原書真面, 有的甚至丢失不少原本信息,其欣賞價值、研究價值大打折扣,收藏價值亦大大降低。若論逼真度,應首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近幾年陸續出版的《昌黎先生集》《河東先生集》《杜工部草堂詩箋》《文選》《曹子建文集》《史記》等數部彩色仿真影印綫裝書,原色原大,影印技術遠逾《中華再造善本》,可惜數量太少,遠遠不能滿足治學、收藏之需。
二、宋刻本的研究現狀
從學術研究來看,數百年來的宋刻本研究表明:一方面,無數學者的研究,確實取得了很大成就,解决了一些困擾學界多年的疑難問題。對宋版書的重視,始於明末清初的錢謙益、毛晋、毛扆、錢曾等。清中晚期的黄丕烈、顧廣圻、楊紹和、瞿鏞等人,在版本鑒定與版本學形成上建樹頗多。民國間,傅增湘、王國維、張元濟、周叔弢等人,在版本鑒定上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孫毓修、錢基博在搭建版本學架構及理論體系上頗有創建之功。 《藏園群書經眼録》《寶禮堂宋本書録》《中國善本書提要》等均在版本鑒定及著録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趙萬里《中國版刻圖録》是一部劃時代的版本巨著,其嚴謹的版本著録及結論,爲現當代版本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大陸的李致忠、沈津、陳先行、李國慶、郭立暄、張麗娟等專家在對宋版書的研究上,有很多突破;臺灣地區的昌得、盧錦堂、吴哲夫、潘美月等專家,對臺灣所藏宋本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著録,有些個案研究頗爲深入。一些域外版本學家,如日本的長澤規矩也、島田翰、尾崎康等,精研版刻,對中國、日本所藏進行了著録和研究,有不少卓見。宋刻本是版本家族的精華和重要組成部分, 宋刻本研究的富成果對版本學學科的形成與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在宋刻本研究方面,仍有不少問題未能解决。版本鑒定是一項極爲複雜、艱難的工作,如何認定版本的文物價值和學術價值,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整體來看,仍有不少古籍版本
更爲詳盡的刊印原委未能準確審定,甚至成爲“無解”的難題。譬如有些南北宋之間、南宋前中期、南宋中後期、宋末元初的版本,很難準確地界定究竟刻於哪個時段。有些覆刻本摹寫酷肖,簡直難以分辨原刻覆刻。因爲有些元初刻本直承南宋而來,保留了宋代風格;有的可能跨越兩朝;有些元覆刻本,一些諱字、行款等均同原刻;一些三朝本在補版時,有的標注補刻時間,有的則無,有的在一朝即有多次補修;有的剜改、補刻原版個别文字。有書賈作僞,或割去後補之跋,或有意增加僞跋等等。有的刻本不是宋槧,却誤鑒誤定數百年;亦有原爲宋槧,却埋没不識,等等。再如修版,若不能一葉一葉地目驗原書,也極難摸清修版詳情。而在當下,要想做到這一點,何其難也!傅斯年在論北宋刻遞修本《漢書》時曾有非常貼切的比喻:“有人於甲年依其祖式製棉袍一襲,乙年易其裏,丙年易其絮,丁年易其表,戊年再易其裏,如此不已,至於十年。此第十年之衣,與甲年之衣,關係如何?”所以經過不斷地替换原版以及二次替换甚至多次替换,到最後,可能剩下的没有幾葉是原刻了。馬清源在《 <漢書> 版本之再認識》中通過校勘詳考,以北宋刻遞修本《漢書》和“福唐郡庠本”《漢書》印證了這一觀點:“……上所言此本之版片演變迹象表明,所謂福唐郡庠本,并不是一個單獨的版本存在,而是一個中間過渡的印本狀態,或許稱之爲﹁福唐郡庠印本﹂更加合適,這也可以解釋爲何現存所謂「福唐本」均未有全爲原版者,均有元大德以後之補版。從目前來看,景祐本之後世補版,歷經南宋中後期、元代大德前後兩次較大規模之補版。”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少。除此之外,尚有大量的個案有待學者考釋。可以確定的是,學者無法目睹原書,是阻礙版本研究進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頸之一。儘管目前古籍數字化呈加快趨勢,但多針對普通古籍,宋元珍本的數字化仍空間巨大,任重道遠。
三、《宋版集萃》的學術價值
據丁延峰調研,現存世宋刻本三千五百餘部,其中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分别藏一千八百餘部、近四百部,其他國家藏一千三百餘部,分藏於一百五十餘家單位;計經部三百三十餘部,史部九百餘部,子部一千六百餘部,集部六百餘部,其中遞修和殘本兩千七百餘部。四部中子部數量最多,而佛經有一千二百餘部。此外,近十年來中國拍賣會上亦有一百四十餘部拍出,這些拍品有的能查到收藏者,但大部分未知去處。《宋版集萃》計劃從現存世宋刻本中精選四百餘部,分批次影印出版,以集中展現宋刻本的真貌與風采。
《宋版集萃》所收宋刻本版本價值極高,研究價值很大。第一,可爲宋代版刻研究提供依據。通過詳研《宋版集萃》收録宋刻本,可以尋繹宋代版刻版式、卷端題署、字體風格、漢字寫法的特點及其演變規律,以及書籍與學術、市場需求的關係等等,有助於更方便地解决版本著録之舛誤、遺漏及鑒定的疑難問題。第二,爲古籍整理提供善本。調研發現,現當代的不少整理校注本并未利用宋刻本。版本研究是古籍整理的基礎, 通過研判諸版的優劣完缺、 學術高下及文物價值,可爲古籍校勘提供準確的底本或校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所藏六種宋刻本,其中有五種未被相關整理本利用。第三,爲歷史研究提供參考。作爲重要的歷史遺存,宋刻本是兩宋文化繁榮的重要標志,是考察兩宋社會、歷史的重要憑藉,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狀况及科技水平、審美趣味的集中展現。因此, 通過系統調研宋刻本, 在歷史研究上可以開闢新的研究路徑及領域。第四,爲典藏文化研究提供史料。宋刻本已有千年歷史,流傳至今實屬不易。而附麗於原書上的諸多題跋、題詩、題款、印章以及大量的名家校勘記、批注等,構成了一部部曲折複雜的“活”的流傳史,無疑提升了書籍本身的價值。典藏文化作爲書籍史、文獻學、文化學術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應該予以重視。以上是從版本價值及流傳上論之, 如從製作條件和技術上, 因以往的影印本多有失真,常導致學術研究出現偏差,甚而失誤,而《宋版集萃》還原度高,無限接近原本,所提供的宋刻本更精確,使研究避免誤差,判斷更準確客觀,得出的結論亦更令人信服。
四、《宋版集萃》的内容與特色
對存世宋刻本的梳理、選目與影印出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爲此,我們反復研究,確定了《宋版集萃》的總體要求及目標。
選目上,孤本及稀見本、刊印較早者優先選入。有些殘本或刻印最早、從未影印出版過的宋刻本,價值很大,亦收録。非孤本者則以全本或相對較全者,或精善之本,或名家刻本優先選入。所謂版本精善是指校刊精審、 無補刻補抄或原刻葉數多而修補葉少者。内容上,包含經、史、子、集各部,突出經典及早期文獻。釋家類大藏經及零刻擇優入選。此外,重視出土本的選入,從二十世紀初至今,包含有宋刻本在内的出土發掘有二十餘次。如一九六〇年浙江麗水碧湖宋塔、一九六五年温州白象塔、一九六八年山東莘縣宋塔、一九七〇年山東鄒縣朱檀墓、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縣横塘鄉和平村宋墓、 一九七八年蘇州瑞光寺塔等, 出土宋刻本大約有百餘種,多爲孤本,但長期歸藏架插,難見天日,學者更無從研究,《宋版集萃》將適當選入。域外藏本中,日本所藏之本特點非常鮮明。一是佛教典籍居多半。二是孤本、全本頗多。三是大部頭宋版刻本很多,如《册府元龜》《太平御覽》《大藏經》等。四是保存完好,例如《史記集解索隱正義》一百三十卷,現在保存下來的宋刻本均爲宋慶元年間建安黄善夫刻本, 但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所藏均爲殘本,國家圖書館藏本存六十九卷二十八册,上海圖書館所藏則僅爲一卷一册,而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所藏本抄補僅二十餘葉,其餘全爲宋刻。這些域外宋刻本可以補充國内文獻的缺佚,將酌量多收。
製作上,采用目前最先進、最成熟的技術與材料,包括掃描、印製、裝訂工藝及紙張等,力求“原汁原味”地再現宋刻本面貌。《宋版集萃》計劃高度仿真影印四百餘部宋刻本,規模性與原真性是其突出特點。從文物角度看,宋刻本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文本資源。隨着時間的推移, 其文物價值將會愈來愈高。 如今, 宋刻本已成各收藏機構引以爲傲的珍貴特藏。而在拍賣會上,宋刻本一葉數萬元,成册者則動輒數百萬元,數册或全帙者乃至千萬上億元,已屢見不鮮。正因如此,宋刻本價值連城,無論公私所藏,皆珍如拱璧,學者難以見到原本。這種情况之下,就需要製作“下真迹一等”的仿本,使人們如見真面,通過摩挲把玩,品鑒賞讀,培養熱愛古籍文化的興趣與習慣,提高傳統文化素養。取樣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一環,采用高清文獻掃描技術,保持原貌,全真呈現葉面内容,是高仿製作的基礎。 不少影印本爲了照顧紙張大小及成本, 往往裁切版框外的印章、校記等,致使原貌盡失。裝幀上,儘量依照原裝形式。所用紙張爲安徽涇縣特製水印防僞手工宣紙,具有潤墨性、耐久性、抗腐性兼具的獨特性能。這種紙張有“紙壽千年”之譽,潔白細膩,有助於細節體現。技術上,采用全彩精印,多次打樣校色,墨色清透明亮,層次豐富,最大程度上傳遞原書神韻。整個印刷、對綫、分葉、摺葉、撞書、齊欄、包角、貼簽等二十多道工藝,皆爲非遺純手工製作。封面用特製綾絹,外裝特别設計仿宋錦暨宋制函盒,古色古香、典雅華貴。因此,《宋版集萃》有很大的收藏價值及升值空間,適宜長期保存。
我們爲《宋版集萃》收録的每種書撰寫提要,梳理總結其編纂著述原委、該書特點、版刻過程、版本特點,重點挖掘版本的文物價值、學術價值。藉此搭建平臺、拋磚引玉,冀望博雅識者進行更深更專業的研究,推動中國版本學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總之,我們盡最大努力,力争將《宋版集萃》打造成仿真影印綫裝書中具有鮮明版本特色、 較高學術研究與收藏價值的新影印本典範, 爲海外中國古籍珍本回歸及建設古籍善本數據庫積纍資料,爲評估、保護、傳承、利用這一珍貴文化遺産提供依據,助力學術研究,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
當然,由於我們能力有限,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也熱忱希望海内外同仁、學者提出寶貴意見,幫助我們進一步提升工作和服務水準。
《宋版集萃》編委會
二〇二四年九月
![]()
凡 例
![]()
一、《宋版集萃》所收均爲現存宋刻本。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編排,具體類目,酌加修訂。叢書列於子部之下。
二、每書皆有提要,提要内容依次爲書題及正文。書題包括書名、卷數、(朝代)著者,書名以卷端所題爲準。著者一般均著録其本名,如本名無考或對所題著者有疑問時暫照原題著録,於前面冠以“題”字。總卷數不清者標作卷或卷。正文部分包括版本面貌,該書内容及作者介紹,編纂原委,版本鑒定、源流、優劣及遞藏脉絡。
三、版本面貌,依次爲版本、所存卷册、題跋、保存狀况,原書序跋、牌記、卷端題署、版框高寬尺寸、行款、書口、刻工及避諱,其中行款均按半葉統計。
四、遞藏部分,按印主朝代先後順序迻録主要藏書印,最後指出現在藏所。其中所涉藏書掌故,亦加交代。
五、全書著録采用規範次序按印主朝代及生卒年顺序。
![]()
实拍欣赏
![]()
![]()
![]()
![]()
![]()
![]()
![]()
![]()
书籍目录
![]()
![]()
八經(一函八册)
版本:宋刻递修本
编著者:佚名 編
定价:8000.00元
ISBN:978-7-5013-7711-4
![]()
周易本義(一函六册)
版本:宋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吴革刻本
编著者:(宋)朱熹 撰
定价:5800.00元
ISBN:978-7-5013-8376-4
![]()
詩集傳(一函三册)
版本:宋淳熙七年(一一八〇)苏诩筠州公使库刻本
编著者:(宋)蘇轍 撰
定价:7600.00元
ISBN:978-7-5013-8361-0
![]()
春秋經傳集解(二函二十九册)
版本:宋鹤林于氏家塾栖云阁刻元修本
编著者:(晋)杜預 撰
定价:19000.00元
ISBN:978-7-5013-8362-7
![]()
周禮(一函十二册)
版本:宋绍熙间福建刻本
编著者:(漢)鄭玄 注
定价:7900.00元
ISBN:978-7-5013-8363-4
![]()
尚書正義(二函十六册)
版本: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编著者:(唐)孔穎達 撰
定价:16900.00元
ISBN:978-7-5013-8364-1
![]()
禮記(一函二十册)
版本:宋蜀刻大字本
编著者:(漢)鄭玄 注
定价13600.00元
ISBN:978-7-5013-8365-8
![]()
司馬氏書儀(一函二册)
版本:宋刻元修本
编著者:(宋)司馬光 撰
定价:2000.00元
ISBN:978-7-5013-8366-5
![]()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一函六册)
版本:宋刻元公文纸印本
编著者:(宋)毛晃 增注
定价:7800.00元
ISBN:978-7-5013-8367-2
![]()
史記(四函三十册)
版本:宋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蔡梦弼东塾刻本
编著者:(漢)司馬遷 撰
定价:30000.00元
ISBN:978-7-5013-8368-9
![]()
建康實録(一函十六册)
版本:宋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刻递修本
编著者:(唐)許嵩 撰
定价:12800.00元
ISBN:978-7-5013-8369-6
![]()
鮑氏國策(一函八册 )
版本: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会稽郡斋刻本
编著者:(宋)鮑彪 校注
定价:8600.00元
ISBN:978-7-5013-8347-4
![]()
三國志(一函七册)
版本:宋蜀刻小字本
编著者:(晋)陳壽 撰
定价:4600.00元
ISBN:978-7-5013-8349-8
![]()
皇朝中興系年要録節要( 一函四册 )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李心傳 撰
定价:2800.00元
ISBN:978-7-5013-8350-4
![]()
兩漢博聞 ( 一函十二册 )
版本:宋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胡元质姑孰郡斋刻本
编著者:(宋)楊侃 輯
定价:8600.00元
ISBN:978-7-5013-8351-1
![]()
新編方輿勝覽 ( 二函二十册 )
版本:宋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吴坚、刘震孙福建刻本
编著者:(宋)祝穆 輯
定价:24800.00元
ISBN:978-7-5013-8352-8
![]()
荀子 ( 一函十册 )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唐)楊倞 注
定价:12000.00元
ISBN:978-7-5013-8353-5
![]()
説苑(一函二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漢)劉向 撰
定价:1500.00元
ISBN:978-7-5013-8354-2
![]()
書苑菁華 ( 一函六册 )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陳思 輯
定价:6900.00元
ISBN:978-7-5013-8355-9
![]()
新纂門目五臣音注揚子法言(一函四册)
版本:宋崇川余氏刻本
编著者:(漢)揚雄 撰
定价:2600.00元
ISBN:978-7-5013-8357-3
![]()
新刊監本册府元龜(一函四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王欽若等 輯
定价:2400.00元
ISBN:978-7-5013-8331-3
![]()
洪氏集驗方(一函二册)
版本:宋乾道六年(一一七〇)姑孰郡斋刻公文纸印本
编著者:(宋)洪遵 輯
定价:2400.00元
ISBN:978-7-5013-8332-0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一函六册)
版本:宋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南康郡斋刻本
编著者:(宋)朱端章 輯
定价:5500.00元
ISBN:978-7-5013-8333-7
![]()
大悲經(一函五册)
版本:宋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福州开元禅寺刻毗卢大藏本
编著者:(北齊)那連提耶舍 譯
定价:4500.00元
ISBN:978-7-5013-8335-1
![]()
古尊宿語録(一函十二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賾藏主編集
定价:9800.00元
ISBN:978-7-5013-8340-5
![]()
南華真經(一函十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戰國)莊周 撰
定价:7800.00元
ISBN:978-7-5013-8336-8
![]()
楚辭集注(一函十二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朱熹 編
定价:9200.00元
ISBN:978-7-5013-8337-5
![]()
陶靖節先生集陶靖節先生年譜(一函三册)
版本:宋刻递修本
编著者:(晋)陶潜 撰
定价:1600.00元
ISBN:978-7-5013-8338-2
![]()
分門集注杜工部詩(二函二十八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唐)杜甫 撰
定价:23000.00元
ISBN:978-7-5013-8339-9
![]()
昌黎先生文集(一函十六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唐)韓愈 撰
定价:10800.00元
ISBN:978-7-5013-8375-7
![]()
范文正公文集(一函九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范仲淹 撰
定价:9800.00元
ISBN:978-7-5013-8343-6
![]()
淮海集(一函十册)
版本:宋乾道九年(一一七三)高邮军学刻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谢雩重修本
编著者:(宋)秦觀 撰
定价:9800.00元
ISBN:978-7-5013-8344-3
![]()
渭南文集(二函二十四册)
版本:宋嘉定十三年(一二二〇)陆子遹溧阳学宫刻本
编著者:(宋)陸游 撰
定价:18000.00元
ISBN:978-7-5013-8345-0
![]()
文選(一函一册)
版本:宋杭州开笺纸马铺钟家刻本
编著者:(南朝梁)蕭統 輯
定价:800.00元
ISBN:978-7-5013-8348-1
![]()
後村居士集(二函十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劉克莊 撰
定价:20000.00元
ISBN:978-7-5013-8346-7
![]()
文苑英華(三函十三册)
版本:宋嘉泰元年至四年(一二〇一 — 一二〇四)周必大刻本
编著者:(宋)李昉等 輯
定价:26000.00元
ISBN:978-7-5013-8356-6
![]()
樂府詩集(三函二十四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郭茂倩 輯
定价:25800.00元
ISBN:978-7-5013-8359-7
![]()
分門纂類唐歌詩(一函十二册)
版本:宋刻本
编著者:(宋)趙孟奎 輯
定价:9000.00元
ISBN:978-7-5013-8360-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书籍
(扫描二维码购买)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献出版中心
供稿 | 程鲁洁 编辑 | 刘思宇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