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骗子的骗术太多了,真是防不胜防。
11月1日,央视《今日说法》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自曝被骗,被骗了1000元。
![]()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前两天李晓东从银行办完业务出来准备开车回家,突然上来一个中年人问他要不要茶叶。
中年人打开自己奔驰车后车门,李晓东看见里面都是精美的茶叶。
中年人说他来北京开展销会,开完准备回家乡,后排座要坐人,打算把茶叶便宜处理。
中年人说这些“铁观音”原来1000一盒,现在300,李晓东依旧警惕,说自己不喝茶。
对方又说降价到200,李晓东一听,觉得确实便宜,于是“一咬牙、一跺脚”花1000元买了5盒。
事后李晓东觉得不对劲,找了懂行的朋友帮忙看看,结果这哪里是什么好茶,明明就是添了香精的伪劣茶叶,“50块钱一盒都不值”。
李晓东在视频里感叹“诈骗手段总有一款适合你....“人只要起贪念,距离被骗就不远了”
实际上李晓东碰到的这个骗术,不新鲜,甚至很老套。
但这老套的骗术偏偏很管用,总能骗到几个冤大头。
今年7月成都卫女士被开迈巴赫的用一模一样的说辞骗了888块;
2024年5月,浙江省消保委发布提醒,在博览会会场、高速服务区旁边,一些穿着精致,开着好车的人以参加完博览会带不走相关产品,欲低价处理的话术“忽悠”他人买下自己的产品,但拆开后发现,这些产品往往是以次充好,用精致的包装来提高产品的“身价”, 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了“实惠”。
这些骗子都开着豪车,奔驰、宝马、奥迪占七成,茶叶、海参、四件套是标配,
平均客单价550元,最高一单3200元。平均每天能骗550块/人,最高一单骗了3200块。
看来啊这骗子就像老中医,专治各种"不信邪"。
![]()
那为啥这样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骗术,还能屡屡奏效呢?
别以为这只是"大哥卖茶"那么简单,这骗局堪称"社会工程学教科书",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你的心理弱点上:
先用"豪车盾牌"建立信任——"开奔驰的能骗我这点钱?"
骗子为啥非开奔驰、迈巴赫?不是炫富,是给你下"信任蛊"。
心理学里的"光环效应"告诉我们:看到豪车就自动联想到"成功""靠谱",就像看到白大褂就觉得是医生
这类骗局里70%的骗子会租豪车,日租金800-1200块,专门挑银行、展会附近转悠,这些地方的人"一看就有钱,且容易相信‘高端人士’。
再用"价格滑梯"勾起你的贪念
骗子最狠的不是直接降价,是"阶梯式跳水":先喊1000(给你个"贵"的印象),看你犹豫降到300(让你觉得"有点便宜"),最后"忍痛"200(让你觉得"再不买就亏了")。
这招叫"价格锚定效应",就像超市标"原价99,现价29",你明知可能不值99,还是觉得占了大便宜。
再给你制造紧迫感
“展销会结束""带不走了""后排要坐人"骗子这些话不是随便说的,是给你下"限时魔咒"。
心理学里的"损失厌恶"告诉我们:怕错过比想得到更让人冲动。就像双11"前100名半价",你明明不需要,也会忍不住抢。
用"环境剧本"降低戒心
![]()
为啥偏偏在银行门口骗?
因为这里自带"安全滤镜"。
你刚取完钱,周围都是摄像头,你觉得"骗子不敢在这作案"。再加上茶叶包装印着"非遗传承""大师监制",盒子比茶叶还精致
这些细节让你觉得"这么正规,肯定没问题"。
这件事之所以能上热搜,就是被骗的李晓东自己本身也算一个专家,主持的《今日说法》经常科普反诈话题。
而他被骗,暴露了3个真相
真相1:贪念面前,人人都是"小学生"
不管你是主持人还是普通人,只要心里动了"占便宜"的念头,就等于给骗子开了"后门"。
人总觉得"自己能例外",别人被骗是傻,自己"捡漏"是聪明
就像超市促销,你明知道用不上那10瓶洗衣液,还是会因为"买一送一"扛回家。
李晓东也不例外:"我天天说‘别贪便宜’,结果自己栽在‘200块买千元茶’的梦里。"
真相2:"权威迷信"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骗子开奔驰、说"展销会",本质是让你相信"权威"。
有时候,豪车+展会背景,比任何证件都管用——你会想"能参加展销会的,肯定正规"
这招对所有人都有效,老人信"专家讲座",年轻人信"网红推荐",连李晓东这样的专业人士,也会被"奔驰展商"的身份唬住。
我们太容易相信看起来‘靠谱’的人了。
真相3:"环境暗示"能让你瞬间"降智"
银行停车场、精美包装、大哥的"憨厚笑容"
这些环境细节会悄悄"催眠"你。在"看起来安全"的地方,你会自动降低警惕。
就像你在五星级酒店吃饭,哪怕菜贵点也觉得"值";在路边摊吃饭,同样的菜你会怀疑"卫不卫生"。骗子把战场选在银行门口,就是吃准了这一点
你可能会问:"这种老掉牙的骗局,为啥总有人上当?"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人啊,不要有不该有的贪念
其实防骗没那么复杂,记住三个词:暂停、核实、不信"捡漏"。
什么是暂停?
不管对方说得多急,先深呼吸3秒,问自己:"这东西我真需要吗?价格正常吗?"
超过500块的"临时消费",强制自己等24小时——真有便宜,等一天也跑不了
什么是核实?
骗子说"展销会",你就查"北京近期茶叶展";说"茶叶好",你就扫包装上的二维码(正规产品都有追溯信息)。
多核实能避免被骗
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捡漏
最后说句大实话:所有让你"觉得占了大便宜"的,都是骗局。
1000块的茶叶卖200,要么是假的,要么是偷的
哪有商人会做"亏本买卖"?就像"原价999,现价99"的首饰,你心里清楚是假的,怎么到了奔驰车旁就糊涂了?
这事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反诈专家还是普通人,在"贪念"和"信任"面前,都可能变成"待宰羔羊"。
但只要记住:不贪"天上掉的馅饼",不轻易相信"完美人设",遇到事儿多问一句"为啥是我"——骗子再精,也拿你没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