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苏超”,不能不说到6月15号在徐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办的那场比赛,那是“苏超”第四轮较量,徐州队主场迎战镇江队,现场观众有30000多人。比赛通过系统性低碳设计和创新性碳抵消机制,首次实现“苏超”碳中和目标,为体育赛事绿色转型树立了新标杆。比赛结束后,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为本场比赛颁发了碳中和评价证书。
![]()
经江苏彭城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核算、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审验,依据生态环境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标准,测算出当天比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247吨,已经做到了排放量最低化。
资深环保人士、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 郝心耀
赛事以足球运动为载体,通过系统性低碳设计和创新性碳抵消机制,保障了环保行动的可持续性,实现体育活力、环境效益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这一实践为大型活动碳中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碳中和理念从政策倡导走向公众参与,为国家“双碳”战略实施注入了鲜活动力。
整个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期间,徐州在科技引领下的环保实践并非孤立存在。扎根无锡宜兴的本土企业威腾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硬核科技打造免填充人造草坪,在无锡“苏超”主场宜兴市体育中心赛场热身区以及昆山奥体中心的训练区与热身辅助区使用,在为球员筑起足下的“专业防线”的同时,通过其免填充特性,杜绝了传统填充颗粒的飞扬和流失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实现了运动性能与环境友好的统一。
![]()
威腾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人造草坪
传统人造草坪依赖石英砂和橡胶颗粒提供弹性与稳固性,不仅给运动带来了不便,其不可降解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瞄准这一痛点,威腾团队从草丝、背胶到垫层,开启了 “全系统重构” 的研发之路。经过多年打磨终于实现突破,通过特殊工艺让草丝兼具了弹性与韧性,直接替代了石英砂和橡胶颗粒的功能。
免填充人造草坪还省去了日常维护保养的麻烦,铺装完成后可以使用5~8年,甚至还可回收二次利用加工成其他产品。如今,这种人造草坪已从苏超赛场延伸至中小学操场、各大运动健身场馆。
![]()
![]()
“苏超”的环保实践,生动展示了“小赛事,大舞台”效应。它不仅为科技进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试验场,更搭建了一个关键的协同创新平台,从多个维度助推了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电子票务系统将入场效率提升40%的同时,积累了大规模人群集散的数字化管理经验;部署在各比赛现场的AI语音分类指引垃圾桶、二维码溯源系统等智能装备,在“苏超”应用后,加速了技术迭代……未来,随着各种试验性技术的引入,这场地方赛事或许将孕育出更多“体育场景定制”的环保科技解决方案,让绿色创新从赛场走向更广阔的城市生活。
徐州广电编辑 | 李艳敏
一审 | 蒋莉
二审 | 朱宸昕
三审 | 张清
![]()
![]()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