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医疗巨头泰尔茂Terumo宣布完成对英国OrganOx公司的收购,交易金额约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
这笔收购,使OrganOx正式成为Terumo的全资子公司,也标志着器官保存技术进入资本与产业共同聚焦的新阶段。
![]()
在过去的一年内,这已是第二起大型器官保存领域的并购:
2024年,Getinge以4.77亿美元收购了Paragonix。短短12个月,两个全球体外循环巨头相继完成并购整合,几乎同步锁定“器官外植体保存与运输”这一过去长期被忽视的细分领域。
从市场的角度,这一连续动作释放出同一个信号——“器官生命管理系统”正在成为下一个可规模化的医疗创新赛道。
# 新闻切口:一笔15亿美元的并购
Terumo最初在2025年8月宣布了收购意向,此次完成交割后,OrganOx成为其在“生命系统事业群”下的独立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Terumo通过其风险投资部门Terumo Ventures,早在同年3月就参与了OrganOx的1.42亿美元融资轮,这意味着此次收购属于“战略持股深化”,而非单纯的财务性收购。
根据双方声明,收购后OrganOx团队将保持独立运作,继续以英国牛津为总部。Terumo将利用其全球供应链、注册体系与市场渠道,加速OrganOx产品在亚洲、拉美及中东地区的准入与落地。
“我们的使命始终是让每一个器官都能被有效使用,”OrganOx首席执行官Craig Marshall表示,“加入Terumo后,我们将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
# 技术逻辑:从冷藏到“生理维持”
OrganOx的核心技术是常温机器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 NMP)。
这一系统通过循环灌注含氧和营养的灌流液,使离体器官维持接近体温的“活体状态”,从而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保持代谢活动、可视化评估和功能监测。
![]()
其代表产品——Metra肝脏保存系统,已于2021年获得FDA批准,并于2022年在美国正式上市。至今已在全球超过6000例肝移植手术中使用。
与传统的静态低温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 SCS)相比,NMP的主要意义在于两点:
时间延长——保存时间可从约8小时延长至24小时以上;
状态可评估——器官在循环过程中可进行实时监测,医生可判断功能活性,从而避免“带病移植”。
这一改变,看似技术细节,实则重塑了器官移植的管理逻辑。
过去,器官一旦离体即进入“倒计时”; 而在NMP系统中,它处于一种“延续生命”的中间态。
这不仅提高了边缘供体(marginal donors)的利用率,也让“器官匹配”从被动竞速变为主动调控。
产业观察:巨头为何入局
器官保存是一个典型的“临床需求恒定、技术创新稀缺”的领域。
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超过1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其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最终获得供体。
而在已采集的器官中,因保存失败或功能受损被弃用的比例仍超过20%。
因此,每一次保存技术的进步,都意味着实质性的临床增益。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资本趋紧的2025年,两起器官保存企业收购交易总额依然高达近20亿美元。
Terumo长期在心血管与体外循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其产品线包括心肺机、体外膜氧合(ECMO)系统与血液灌流设备。
此次收购OrganOx,相当于在“器官外循环”的基础上向前延伸,将业务从“维持生命”拓展至“延续器官生命”。
在Terumo的战略叙事中,这一转向具备高度一致性:
纵向延伸:从术中支持到术前准备、术后管理,形成完整“器官生命周期”覆盖;
横向整合:结合公司在血液管理与生命支持设备的工程基础,构建跨器官的统一灌注平台;
全球协同:借助其在120多个国家的市场网络,为OrganOx产品带来规模化的注册与服务能力。
对OrganOx而言,加入Terumo意味着从技术型公司转向系统型公司——
不再只是提供一台保存设备,而是嵌入全球移植网络的“器官管理节点”。
# 全球整合:资本重塑技术版图
过去几年,器官保存技术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转折点:
它从“移植配套环节”变成了被独立评估、具备高成长性的技术赛道。
以2024-2025年的两笔交易为例:
Getinge × Paragonix(4.77亿美元):聚焦低温便携式运输系统,完善“术前端”;
Terumo × OrganOx(15亿美元):切入常温循环系统,打通“保存与评估端”。
这两家巨头几乎同时完成了器官保存的上下游整合,使“从采集到移植”的闭环雏形首次出现。
在外科技术已经极度成熟的移植医学体系中,真正可被改进的环节正从术中走向术前——而这正是资本所看重的结构性空间。
从商业层面看,OrganOx 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领先,更在于它的可扩展性。
公司正在开发的肾脏灌注系统计划于2030年前商业化,未来或将拓展至肺、心脏等器官。
这意味着其底层灌流与监测平台有望成为“多器官共用系统(multi-organ platform)”,为整个移植生态提供标准化接口。
在Terumo的架构中,这一平台将与其心肺机、ECMO系统形成技术共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器官生命支持矩阵”。
这也是全球外科设备企业普遍的战略方向:
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系统提供者”, 从“手术设备”扩展到“生命管理系统”。
# 中国启示:从创新路径到监管窗口
在中国,器官移植和保存同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24年,全国器官移植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然而在保存环节,国内多数仍采用传统低温静态保存方案,动态灌流设备的临床应用仍在探索期。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进入这一方向,但从注册路径到支付体系,这一领域仍缺乏明确规范。
Terumo与OrganOx的整合,或将成为中国监管机构评估同类产品的重要参照。
它验证了“常温灌流+实时监测”体系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也为国内创新产品提供了可对标的国际证据路径。
未来,如果国内创新企业能在灌流液配方、传感器接口或国产化控制系统上形成突破,则有机会在监管分类体系尚未完全固化之前,建立自主技术优势。
# 思宇MedTech推荐文章合集
全球医疗器械观察
▌资本雷达|Money Flow
▌新品获批|Clearance Tracker
▌最新展会|Expo Watch
▌器械BD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 ||
内容声明:“思宇MedTech”跟踪全球医疗科技进展,旨在传递技术与产业知识。所有内容仅供行业交流与学术探讨,不构成医疗建议或商业宣传。文中涉及的企业、产品及注册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或经核实的渠道。如有错误或疏漏,欢迎联系修正。邮箱:jacky@suribot.com
版权声明:“思宇MedTech”原创稿件版权归北京思宇博特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镜像至其他网站、公众号或商业平台;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对于未经许可的全文转载、洗稿或改写行为,本平台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