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黑嘴” 盯上车企?人民日报发声,这事儿该治了
最近逛汽车圈,发现一件挺值得琢磨的事:人民日报专门发文批网络 “黑嘴”,还直接点了小米汽车被造谣的例子,加上北京警方刚通报的案例,看得人挺有感触。
![]()
10 月 31 日北京警方通报的 “净网 —2025” 典型案例里,那个新能源汽车直播间遭网暴的案子,后来证实就是小米汽车直播间。有个男子在里面编造 “十几辆车一起炸” 的谣言,现在已经被刑拘了。这事儿不是个例,逛论坛时不少网友说,有人把自己的小米汽车照片用 AI 改成事故车视频传播,还有些负面标题的内容莫名被大量投流,评论区里好多人都看不过去。
![]()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些 “黑嘴” 不是瞎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有 “内容工厂” 专门造假,编谣言、P 假图;中游靠一堆账号组成 “传播矩阵” 放大声音;下游要么靠流量变现,要么直接勒索企业 “付费删帖”。小米最近就被这套路盯上了,一边是《求是》点赞它是新质生产力,湖北还支持它建智能工厂,旗舰车型销量拿了冠军,另一边却被安上 “小米崩了” 的帽子,月交付两万台都被说成 “仅”,明显不对劲。
![]()
为啥 “黑嘴” 这么嚣张?说白了就是违法成本低、赚钱快。一台电脑几个账号就能造谣,复制粘贴就传开了,就算被抓,以前多是封账号、罚点小钱,跟赚的钱比根本不算啥。现在更离谱,用上 AI 造假,还躲在境外服务器后面换 IP,企业想自证清白都得花大价钱,辟谣成本比造谣高多了。
![]()
不过这次能看出来,监管层面是动真格了。人民日报明确说法治是最有力的武器,民法典、刑法里都有保护企业名誉权的规定,关键是要真落地。而且不只是说说,中央网信办已经搞过两个月的专项整治,效果挺明显,现在是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从线索到侦查再到审理形成合力。平台也得担起责任,用大数据盯账号轨迹,建 “黑名单” 封违规账号,再搞个虚假信息识别系统,AI 假视频也能溯源。
![]()
对企业来说,光等监管也不行。就像大家说的,得自己拿起法律武器,遇到造谣先保存证据,找平台申诉再报案,“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网友其实也能帮上忙,遇到明显造谣的,该投诉投诉该举报举报,不能让 “黑嘴” 搅乱了网络环境。
![]()
说到底,“黑嘴” 搅和的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生意,更是整个市场的秩序。要是正经搞研发、做产品的企业总被造谣缠上,谁还能安心创新?现在央媒发声、警方出手,就是在给企业撑腰。希望这股整治力度能一直保持,让车企能专心搞技术、做产品,咱们消费者也能看到更真实的市场情况,这才是真的双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