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四年、大专三年的学制设置里,常有“在校学习两三年,最后一年赴岗实习”的安排,这让不少人产生疑问:既然不在学校上课,为何仍需缴纳学费?事实上,这一设置并非“不合理收费”,而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前两三年的理论学习为学生筑牢知识根基,最后一年的专业实习则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阶段。
![]()
高校不仅会为实习生配备专属指导老师,提供行业实操指导,还会同步推进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辅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的理解,为步入职场做好衔接。
这种“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在医学专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对医学生而言,课本上的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治病救人更需要扎实的实操能力与临床经验积累。一名能让患者信任的医护人员,不仅要熟知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掌握问诊、查体、操作仪器等技能,而实习正是医学生从“书本”走向“病床”的最佳过渡。
通过在医院各科室轮岗实习,医学生能全面熟悉医疗系统运作流程,清晰认知未来的工作职责与内容,提前适应医疗行业的高强度节奏,为正式入职后的救死扶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医疗行业没有“轻松的岗位”,无论是急诊室的争分夺秒,还是病房里的细致护理,都需要从业者投入全部精力。选择医学专业,本质上是选择了一份需要热爱与奉献的职业——唯有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对医疗事业的热忱,才能在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中坚守初心,用毕生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扛起“健康守护者”的责任。
![]()
然而,近期一位自称“纯真小女孩”的医学生,却因实习期间的不当言行引发全网争议。据其社交平台分享,在泌尿外科实习时,她被要求为患者进行尿道口消毒操作,这本是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基础训练内容,也是未来从医后可能涉及的常规工作,但她却明确拒绝,还理直气壮表示“大概率不会从事医疗行业”,甚至用“爽”字形容自己的拒绝行为。这种态度不仅违背了实习的初衷,更暴露了对医疗职业的不尊重。
医学生的学习从无“重点可言”,正如授课老师常说的“病人不会按照考试重点生病”,从基础的生理病理到复杂的诊疗方案,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全面掌握、烂熟于心。
实习中的每一项操作,无论是基础的消毒护理,还是辅助诊疗,都是将理论转化为实操的必要训练。若因“个人喜好”拒绝基础操作,本质上是对职业责任的漠视,更是对患者健康的不负责——医疗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风险。
面对网友的质疑,该女生还以“实习没有工资”为由反驳,认为“没工资就可以不干活”。但事实上,医学生实习的核心价值并非“赚取薪酬”,而是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提升实操能力。
![]()
这段经历能让他们提前适应医疗场景,学会与患者沟通、应对突发状况,这些“无形的收获”远比短期工资更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实习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毕业证的必要条件,并非“可做可不做”的选择——若想顺利毕业,就必须认真完成实习任务,而非以“不从事该行业”为借口逃避责任。
大众对医护人员的尊重,源于他们始终将患者健康放在首位,愿意放下“个人体面”,直面工作中的苦与累:我们见过累到在走廊靠墙睡着的医生,见过为卧床患者清理污物、毫无怨言的护士,正是这些“不那么光鲜”的瞬间,彰显了医疗职业的温度与担当。如果每一位医学生都像该女生一样,因“觉得麻烦”“不想做”而拒绝基础工作,医院将失去应有的责任与温情,患者与家属也会失去安全感。医疗场所需要的是严肃认真、心怀敬畏的从业者,而非任性矫情、漠视责任的“旁观者”。
其实,“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调侃,背后藏着对医疗行业艰辛的认知。选择医学专业,不仅需要热爱与奉献精神,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扛住长期学习的压力,也要适应工作中的高强度与高风险。
因此,对于有意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理性评估自身适配度至关重要:若发现自己无法接受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或难以承担这份责任,不如尽早调整方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领域。这既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让真正热爱医疗事业、有能力扛起责任的人留在岗位上,才能让医疗行业始终充满温度与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