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首都巴马科的加油站前,等待燃油的队伍蜿蜒数公里。司机卡里姆·库利巴利已经在此守了三天两夜,他苦笑说:“燃油短缺已让我彻底失业。”
西非国家马里,一个名字对大多数人陌生的国家,正成为大国博弈的“绞肉机”。这里拥有非洲第二大的黄金储量和全球最大的锂辉石矿床之一,却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2025年8月2日,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发布紧急通告,要求所有在马中国公民立即撤离。通告措辞强硬,不是建议,而是命令。几乎同时,美国也发布了类似警告。
![]()
两国步调一致地撤侨,背后是马里安全局势的“临界点”已被突破。支持伊斯兰与穆斯林组织(JNIM)等极端武装已封锁首都燃油供应,效仿塔利班模式图谋夺权。
安全崩塌:从谨慎前行到立即撤离
马里地图上,北部地区已沦为“无人区”,控制这里的不是政府军,而是穿着拖鞋拿着无人机的武装组织。2025年以来,针对中资企业的袭击事件每月上演,中国项目成为恐怖分子的“软柿子”。
五月,纳雷纳金矿两名中国员工被绑架;六月,布古尼矿场五人被劫走;七月,卡伊区的水泥厂被纵火。袭击背后是JNIM在操盘,他们已不再是土枪游击队,而是会用无人机、懂得选目标、懂得造声势的“新派恐怖组织”。
![]()
中国驻马里大使馆的撤离令中用了“立即”二字,并明确要求“停工停产”。这不是普通的预警,而是最后通牒。美国随后也发出类似呼吁,两国在马里危机上的“步调一致”,本身就是一种罕见警示。
马里乱局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大国博弈的副产品。要找“第一责任人”,法国脱不了干系。
从2013年“薮猫行动”开始,法国高调入局,打着“反恐”的旗号驻军8年,结果恐袭数量不减反增。法国军队撤走时,马里老百姓打出横幅欢送,字里行间写着“终于结束的殖民阴影”。
![]()
法国在马里的失败不只是军事上的,更是政治上的。法国一边拿走黄金,一边讲民主,这种“双重奏”在非洲早已走音。
法国撤了,俄罗斯进了。瓦格纳集团以“黄金换武器”的方式进入马里,表面看俄罗斯替代了法国的地位,但只是换了个玩家、没换游戏规则。
然而瓦格纳的介入并没有让马里更安全。2025年,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俄罗斯无力分身,开始从非洲收缩兵力。马里瞬间失去“撑杆”,局势反弹得比弹簧还快。
资源诅咒:黄金与锂矿的致命诱惑
马里本不该如此贫穷。这个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拥有全球第三大黄金储量和5200万吨锂矿资源,人均GDP却不足1000美元。
![]()
中资企业控制马里约30%的黄金产能,成为极端组织经济掠夺的重点目标。JNIM通过控制矿区、勒索运输车队、绑架技术人员等手段,试图切断马里军政府的财政命脉——矿业贡献了政府25%的财政收入。
赣锋锂业在马里的古拉米纳矿床,是中国新能源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一旦出问题,不只是企业亏钱,更会影响整个电动车产业链的节奏。
但资源丰富反而成了马里的诅咒。恐怖分子将中资项目视为“提款机”,绑架中国公民后索要200万美元的天价赎金,形成“绑架-买枪-再绑架”的死循环。
![]()
西方在马里的干预几乎全面失败。美国虽打着《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的旗号,却太过理想主义。民主不是快递,送到门口就能收货。马里军政府不买账,甚至直接拒绝与西方军事合作。
欧盟的遭遇更是个笑话。原本承诺的23亿欧元援助因“缺乏政治改革”被暂停,结果成了马里“脱欧”的加速器。非洲国家的反应很诚实:你不援助,我们自己找资源,不用你教我们怎么治理国家。
西方干预的最大败笔是忽视了当地部族矛盾才是动乱根源。许多年轻人正是因为政府的压迫,才被迫加入极端组织谋生。而法军轰炸机误伤平民,更是把民众推向了对立面。
中国难题:资源要不要,安全怎么保
中国在马里的角色,从来不是高调的。修桥、铺路、建厂,这些项目本是双赢。但如今,锂矿和金矿成了高风险资产,项目越大,越容易被盯上。
![]()
马里军政府在2023年出台新版《采矿法》,强调资源国有化,实质上是要掌握话语权。这对外资企业提出新挑战:你来投资,得跟我谈规则。
中国面临两难选择:资源不能不要,但安全如何保障?过去靠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靠企业请当地武装护卫,但这只是“头疼医头”的办法。
华友钴业在非洲的“社区融合”经验值得参考:雇用本地员工、改善基础设施、参与教育项目。这种“扎根式”运营模式,虽然慢,但更稳。
![]()
马里战场已成为代理人战争的延伸。乌克兰被曝通过情报共享与物资援助支持马里反政府武装,将中资企业作为“大国代理人战争的附带目标”。
2024年8月,马里因此与乌克兰断交,但乌方干预仍持续影响局势。乌克兰的隐秘干预目标明确:让俄罗斯在非洲付出代价。
更令人担忧的是,JNIM已公开宣称“中资项目是合法打击对象”,将其污名化为“资源殖民者”以争取本土支持。这种“反外资”叙事可能在其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引发共鸣,威胁全球化下的跨国合作安全。
![]()
马里军政府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也充满矛盾。马里用国有金矿近八成的股份,加上每月1000万美元的佣金,换来了瓦格纳集团的军事保护。但这种“黄金换武器”的交易并未带来持久安全。
未来走向:马里困局如何破解?
马里全境超过68%的地区已由武装组织实际掌控,政府军装备短缺且腐败严重,平均6小时才能抵达袭击现场。JNIM等极端组织可能继续扩大攻击范围,甚至向首都巴马科推进。
军政府的执政压力日益增大。军政府控制区域受限,且因颁布授予总统戈伊塔5年连任资格等法案,面临强烈内部反对。若安全与经济状况难改善,其执政的合法性与稳定性将遭受更多挑战。
![]()
马里总统戈伊塔
联合国、非盟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国际组织应对乏力。联合国安理会未能发布新决议,非盟与西非经共体也没有实施有效干预。现有国际安全架构在应对“混合战争”时显得无力。
解决马里危机需要包容性政治对话和安全体系重构。马里需与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邻国建立跨境联合巡逻队,针对极端组织的“流动战术”实施协同打击。同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也是关键。
随着最后一批中国撤离车队驶向安全地带,马里首都巴马科的加油站前依然排着长队。JNIM的封锁已让这座城市的能源供应陷入瘫痪,公交司机卡里姆·库利巴利仍在等待燃油,等待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
在的黎波里、在喀布尔、在巴马科,大国干预的剧本不断重演。法国外长曾坦言:“我们低估了部族矛盾的复杂性。”而美国驻非军官也承认:“反恐就像打地鼠,打完一个点,另一个点又冒出来。”
马里不是棋盘,非洲不是试验场。大国的角色,不是操控者,而是合作者。谁能真正理解和支持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谁才能赢得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