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先说:通常不会影响期刊录用
绝大多数人文社科期刊接受作者在投稿前公开预印本,前提是你把版本标注、匿名盲审、版权许可处理规范。少数期刊或专刊可能有限制,投稿前务必查看目标期刊官网的“作者须知/预印本政策”。
什么情况下“可能”有影响?
1、期刊明文限制:个别刊物不允许公开“已接受稿/出版社版式稿”,但允许投稿前版本(preprint)。
2、双盲评审暴露身份:若在文中主动贴出可识别作者的预印本链接,或预印本附言透露身份,可能削弱盲审。
3、许可与版权冲突:给预印本选择了与期刊版权条款相冲突的商业性或独占性许可。
正确投稿的 3×3 清单(投前|投中|投后)
一、投前(把基础打牢)
1、平台匹配:在人文社科领域,直接用学术世界·人大哲社预印本;学科口径与中文生态更适配。
2、版本合规:上传的是投稿前版本(未经同行评审的作者稿)。
3、版式对齐:按目标期刊体例排好(题目/摘要/关键词/注释与参考文献),减少来回改版成本。
4、显著声明(建议置顶+文末各一处):本文为预印本(投稿前版本),尚未经同行评审。若被录用与发表,以期刊正式版本为准。
5、许可设置:优先选“署名”(或“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的知识共享许可;避免独占商业再利用。
6、匿名准备:文内不要出现“本文作者前文××”等自证线索;投期刊时不主动在正文贴入预印本链接。
二、投中(与编辑建立“可信”关系)
1、投稿系统勾选:如系统询问“是否有预印本”,如实勾选“是”。
2、投稿信一句话说明(可直接用):
为促进学术交流,稿件的投稿前版本已在“学术世界·人大哲社预印本”公开,不视为既发表;我们将严格遵守贵刊关于预印本与双盲评审的全部规定。
3、版本迭代:收到审稿意见后,在预印本页面发布新版本(v2/v3…),并在“变更记录”写清“根据审稿意见,补充了××、修改了××”。
4、避免破盲:审稿进行中不在公开渠道高调转发带有作者身份的预印本链接;如需交流,用“匿名下载链接/脱敏截图”。
三、投后(把证据链补齐)
1、录用后:在预印本页添加期刊正式引用与永久标识(如 DOI);如期刊允许,上传“作者接受稿”(通过外审但未排版的作者版),遵守冷却期/馆藏政策。
2、未录用:48 小时内复盘,实质性修订后切换更匹配的栏目或特刊;预印本持续保留与更新,维持可见度与讨论热度。
常见疑问(超简版)
Q:预印本会被视为“一稿两投/既发表”吗?
A:不会。预印本是公开交流,不等同于正式发表;但要写明“投稿前版本、未同行评审”,并遵守期刊政策。
Q:双盲评审如何避免暴露?
A:不在正文放可识别链接;作者信息与致谢放到匿名稿外;投稿系统如实披露“有预印本”,即可。
Q:许可怎么选最稳妥?
A:一般用署名或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许可;不要选与期刊版权冲突的独占商业许可。
Q:预印本有什么正向收益?
A:更快拿到同行反馈、更易被编辑/特刊提前发现选题、提高检索与可见度,对赶**毕业/结题/快速发表(网络优先/特刊)**很有帮助。
一页式操作卡(可直接贴到文档首页)
这是预印本(投稿前版本),未同行评审。
许可:知识共享署名(或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
若被录用,以期刊正式版本为准。
变更记录:v1(日期)→ v2(根据意见补充××)→ v3(方法段重写××)。
联系方式:学术世界作者页链接(不含个人隐私信息)。
一句话总结
把“版本标注清楚、匿名不破盲、许可不冲突”三件事做好,投人大哲社预印本一般不会影响期刊录用;相反,它能让你的研究更快进入学界视野,帮助你在“时间、可见度、可信度”三条线同时获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