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号消息11月3日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接上茬,不让合作断档
这个协议中韩第一次签是在2008年,当时规模是1800亿元人民币 /38万亿韩元,目的就是应对危机、稳经贸,现在续签算是把这份 “安全保障” 接着延续下去。
![]()
与之前相比,这次续签没改规模,还是4000亿元人民币能换70万亿韩元,这个额度足够覆盖两国短期流动性需求和重点贸易结算场景。
这次续签仪式选择在韩国主办的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公布,峰会本来就是各国商量合作的平台,中韩在这时候公布续签消息,就是想向亚太各国传递中韩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秩序的决心,也借助多边平台为后续合作落地创造了协调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峰会闭幕后,韩国李在明总统也坦言,中韩关系还没完全正常化,呼吁两边多搞点实在的合作。而续签本币互换协议,其实就是回应这种 “深化实质合作” 的需求,先从金融上给合作打个底。
续约,双赢
中韩生意来往特别多,中国是韩国最大的买家,韩国也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以前两国贸易95%以上都得用美元结算,美元一涨价或降价,企业就容易亏。现在有了这协议,企业能直接用人民币或韩元结账。比如韩国汽车厂买中国的零部件,直接付韩元;中国工厂买韩国的原材料,直接付人民币。不光省了换美元的手续费,还不用天天盯着美元汇率操心,对两边出口企业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要是遇到金融危机之类的麻烦,两国央行能互相借短期的钱,帮对方银行缓解缺钱压力。通过本币互换,企业可直接使用人民币或韩元结算,不仅节约汇兑费用,还能有效对冲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尤其利好韩国汽车、中国制造业等出口导向型产业。
事实上,这次续签不只是签了个金融协议,还同步签了服务贸易、农业合作、打击跨境网络犯罪的备忘录。相当于以金融为突破口,把做生意、搞技术交流、抓坏人这些事儿都串起来,形成 “金融搭台、产业做事、监管保平安” 的组合,让合作的好处落到实实在在的行业和老百姓生活里。
![]()
中韩最近互动频繁,关系想往 “实” 里走
近日,除了中韩高层见面聊了合作,商务部部长也去了韩国。在APEC 峰会前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韩国庆州见了韩国产业通商部长官金正官。双方就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区域及多双边合作等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中韩是重要近邻和合作伙伴,中方愿与韩方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动中韩经贸关系取得新发展。金正官也表示,中国是韩国重要经贸合作伙伴,韩方愿与中方一道,加快韩中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进程,推进地方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双边贸易投资及区域、多边合作。
近些年,虽然国际环境复杂,但中韩贸易规模相对一直很稳,从2008年第一次签本币互换协议时的1800亿元规模,到现在稳定在4000亿元,协议规模扩大的背后,是两国经贸互信的加深。不过就像李在明所说,中韩关系还没完全正常化,所以不管是续签金融协议,还是部长见面谈合作,都是想通过这些 “实在事”,让两国关系一步步回到顺风顺水的状态。只要李在明不向尹锡悦学习,中韩未来可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