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江西一家三口被撞。2024年10月2日18时42分,江西景德镇昌江大道(限速40km/h)发生重大交通事故:20岁男子廖某某因与同车人争执心生愤闷,持续14秒将油门踩至100%,以129km/h的速度撞上过马路的一家三口,致31岁的胡某、30岁的王某某及仅358天的婴儿当场或经抢救无效死亡。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事发后,廖某某报警并在现场等候,警方排除其酒驾、毒驾嫌疑,以交通肇事罪将其刑拘;10月17日,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2025年4月15日,景德镇中院开庭审理,廖某某当庭否认故意撞人,仅认可交通肇事罪,法庭宣布择期宣判。此后案件三次延期,最新审限延至2026年1月20日,被害人家属拒绝80万元赔偿,坚决要求判处廖某某死刑立即执行。张律师,现在受害者家属与广大网友盼着这起案件早日宣判,为什么进行三次延期,请帮我们分析一下。
![]()
青岛市市北区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振海表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法律程序层面。延期审理有明确法律依据,本案延期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其一,控辩双方对核心罪名存在激烈争议——检方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指控,廖某某则辩称构成交通肇事罪,罪名认定直接影响量刑,需充分核查证据链。
![]()
其二,可能存在补充侦查需求,检察机关若发现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建议延期补充侦查,且此类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一个月。其三,本案经最高法批准延长审限,说明其属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法定延期情形,并非异常操作。
![]()
二是案件事实层面:关键细节需精准核查。法院需对核心事实逐一厘清。其一主观故意的界定:廖某某称“上坡路、天色暗看不清”,但证据显示其持续14秒全速加速,且不听同车人劝阻,需结合行车数据、证人证言等综合判定是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
其二行为与后果的关联性:需通过技术鉴定确认车速与碰撞伤亡的直接因果关系,排除其他介入因素。其三案后表现的核实:家属提及廖某某撞人后查看车损、玩手机等细节,需纳入主观恶性评价范畴,此类细节核查需时间周期。
三是量刑考量层面:死刑适用需极端审慎。死刑判决的严格标准决定了审理周期。我国对死刑适用遵循“少杀慎杀”原则,需综合考量犯罪情节、社会危害、主观恶性等。参考类似案例,2009年孙伟铭无证醉驾致4死1伤,一审死刑二审改判无期。本案中,廖某某存在自首情节(报警待查),但同时具有“节假日晚高峰、主干道严重超速、致三人死亡”等加重情节,量刑平衡需反复论证。法院需结合类案裁判标准,确保判决既回应民意又符合法律规定,这种审慎性必然导致审理时间延长。
最后是 “隐情”猜想的澄清。公众对延期的焦虑可理解,但所谓“隐情”并无依据。从程序看,审限延长需层报审批并通知家属,全程受法律监督;从司法实践看,重大伤亡案件因涉及人命关天的判决,延期审理是保障公正的常规操作,而非权力干预的结果。家属的痛苦与诉求值得共情,但司法机关必须摒弃“舆论施压”,以证据和法律为唯一裁判标准。
案件的延期本质是司法对生命的敬畏——对受害者而言,公正的判决比快速的判决更重要;对被告人而言,每一项权利的保障都是司法公正的体现。等待虽煎熬,但唯有坚守程序正义,才能让判决经得起历史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