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蒙超”赛场上,一首科尔沁民歌《昙花》火出圈儿了。各大媒体、短视频平台掀起全民学唱热潮。从内蒙古草原到江南水乡,学生党在宿舍激情跟唱,舞蹈教室里的律动,南方小伙直播唱的画面,让这首融合马头琴悠扬与现代编曲的民歌,成为跨越地域的文化符号。而幕后推手——科左后旗乌兰牧骑的两位副团长月兰、赛音毕力格与双合尔组合的12位成员,他们用创新演绎让千年草原文化焕发新生。
破圈:一首歌连接南北的草原密码
当四胡的弦音撞上电子鼓点,当陶布秀尔的低吟混入流行和声,我们想证明传统民歌也能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数据显示,歌曲上线72小时播放量突破50万次。各媒体、短视频平台都上大分,几万几十万的传播着。跟着歌词学《昙花》成为了热话题,这种文化共鸣的背后,是科左后旗乌兰牧骑几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自2014年组建双合尔组合以来,团队精心打磨,编创演绎科尔沁民歌,将四胡、马头琴等9种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东山哥哥》、《达亚波尔》、《都莱》、《昙花》等10余首爆款作品。
传承:红色轻骑兵的文化基因
在科左后旗乌兰牧骑的荣誉室里,几百座金灿灿的奖杯记录着团队的足迹: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授予“草原学习轻骑兵”优秀小分队称号。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区乌兰牧骑“最强党支部”建设标兵队......
今年,歌曲《心灵的草原》荣获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新人新作声乐通俗组比赛表演二等奖。三人舞《时代牧人》荣获第十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新人新作比赛优秀奖。全市科尔沁民歌创编大赛决赛中,作品《达古拉》荣获二等奖;作品《昙花》荣获三等奖。乌力格尔《飞夺泸定桥》入选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通俗版科尔沁民歌《达那巴拉》入选2025内蒙古民歌大会......“我们不仅是表演者,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科左后旗乌兰牧骑团长照日格吐抚摸着乌兰牧骑第一代队员的照片说到。
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队伍,始终践行着“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初心。从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企业、厂矿、军营、学校到北京、湖南、安徽等26个省市,科左后旗乌兰牧骑用文艺的力量践行着时代的使命。2025年蒙超联赛通辽主场,这首科尔沁民歌《昙花》让3万多名观众破防,燃爆蒙超联赛现场。
创新:传统艺术的现代叙事
要让00后爱上民歌,就得用他们的语言说话。既要有年轻人喜欢的激情,也要有传统演唱方式的沉淀,这是组合让民歌焕发新生的法宝。而在内容创作上,创作团队开创了“红色+民族”的独特范式:乌力格尔《飞夺泸定桥》用说唱形式再现长征壮举,好来宝《第一书记》以快板节奏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正如众多专家评价:“他们把非遗从博物馆的展柜里解放出来,变成了有温度的生活艺术。”这是双合尔组合直击观众心灵的核心。
未来:让草原之风吹向更远
站在科左后旗乌兰牧骑成立61周年的节点上,团队正筹备从科尔沁民歌“基因库”,汲取更多养分,让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舞台上展现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各种文化美美与共的生动场景。每一声马头琴的嘶鸣,都是草原对世界的呼唤。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通过科左后旗乌兰牧骑人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草原传奇。
![]()
![]()
![]()
![]()
![]()
致每一位热爱草原的知音:
感谢每一位喜欢科尔沁草原音乐的朋友,是您的关注和喜爱让悠扬的琴声传得更远,让古老的叙事民歌焕发新生。科左后旗乌兰牧骑的脚步永不停歇,因为我们相信——只要草原的风还在吹,民歌的种子就会落在每一寸向往自由的土地上。关注科左后旗乌兰牧骑,我们与您同在!
来源 │科左后旗文化和旅游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