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汽车强国的主场,比亚迪打响“东京突围战”

0
分享至


比亚迪东京车展展台

“没有机会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开始。”

东京车展上,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在与钛度车库交流时,平静地说出这句话。语气很轻,却带着一种穿越二十年的重量。

刘学亮的第一份海外任务,并不是在发布会舞台上,而是在东京的法庭被告席上。那是上世纪初,比亚迪还只是一家做电池的小公司,面对的是松下、索尼这样日本制造业的象征。“那时我们在日本几乎没有名字,说服客户是件极其漫长的事。”刘学亮回忆道。

甚至打官司找律师都异常艰难,他笑着补了一句:“赢了,会让你一鸣惊人;输了,也很正常。”

二十年后,这家曾被怀疑“做不出整车”的企业,站在了日本汽车产业的主场——2025东京车展的中央。

展台上,比亚迪全球首发了专为日本市场定制的 K-EV BYD RACCO,同时宣布“纯电+混动”双线并行战略,还带来了首款面向日本市场的插混车型海狮06 DM-i。

东京车展素来被视作汽车强国的主场。日本本土的车企在这里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对于外资品牌,尤其是中国车企而言,能登上主舞台本身就是突破。

过去70年,日本汽车工业从战后废墟中崛起,建立起全球最严谨的制造体系与供应链标准,日本汽车工业曾是中国学习的对象。如今70年后,来自中国深圳的比亚迪,带着K-EV与混动产品,在这个体系的核心地带,尝试以另一种路径参与竞争。

这一幕的象征意义,超出了企业层面。

但对比亚迪来说,这也并不算突袭,而是长期主义的结果。

自2005年起,比亚迪就开始在日本市场探索,从电池到电动巴士,再到乘用车,一步步推进。从2015年京都街头的第一辆纯电巴士J6,到2022年ATTO3(元PLUS)登陆日本,再到如今的东京车展,二十年时间,它完成了从供应链伙伴到产业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截至2025年,比亚迪已在日本建立66家销售据点,产品阵容涵盖海豚、元PLUS、海狮07与RACCO(计划2026年上市)等多款新能源车型。

这让比亚迪成为日本唯一一家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储能、电池全链条落地的中资品牌。它带来的,不只是车,而是一整套新能源出行解决方案。

然而,在这个被称为“汽车工业信仰之地”的市场里,外来品牌从来不缺惊艳的瞬间,却极少能留下长期的存在。

身处日本这样一个讲究工艺、秩序与信任的社会体系中,让“新能源”真正被理解与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比亚迪究竟是究竟凭什么在这里扎根?

二十年深耕:从被告席到主流舞台

如果说2025年的东京车展,算是比亚迪在日本亮相的高光时刻,那么这场光亮,其实是用二十年时间一点一滴擦亮的。

在很多日本媒体看来,比亚迪的日本故事带着某种“反常识”的色彩。

一方面,日本汽车市场历来是全球最封闭、最讲秩序的主场之一,外资品牌在这里并无太大话语权;另一方面,日本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周期长、忠诚度高,几乎对新品牌没有太多试错耐心。

这意味着,中国车企要想在日本打开市场,不只是商业挑战,更是一场文化层面的攻坚。

比亚迪的方式,是从长期信任入手。

早在2002年,比亚迪还只是电池制造商时,就曾试图打入日本消费电子供应链。那时的日本,是全球电池技术的发源地。松下、索尼、三洋牢牢占据前三。比亚迪的样品被一次次退回——“精度不够”“耐温性差”,几乎成了那段时间最常听到的反馈。

刘学亮当时还只是负责国际业务的年轻员工。他回忆说:“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花了几年时间,终于让客户愿意再看一眼中国制造。”

2005年,比亚迪在日本法庭战胜索尼,又在美国战胜三洋,化解了二者的专利侵权指控。那一年,他第一次意识到,“信任”可能是中国企业最稀缺、也最重要的出海资产 。

十年后,比亚迪带着电动巴士重返日本。


比亚迪在日本的电动大巴

2015年,京都国立博物馆外,一辆印着BYD标志的红色纯电大巴缓缓启动,成为日本首批投入公共交通系统的中国制造新能源车。那一年,日本公交司机和乘客的第一印象是:安静、稳定、不像想象中的中国车。

从那之后,比亚迪的巴士陆续进入东京、大阪、札幌、冲绳等地,如今已成为日本电动巴士市占率第一品牌,从北海道到冲绳,几乎贯穿整个日本列岛。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的33辆纯电巴士,也由比亚迪提供,这不仅是一笔订单,更是日本公共部门对一个中国品牌的信任背书。

在日本做生意,速度从来不是关键,稳健才是核心逻辑。

刘学亮说,比亚迪在海外没有速成的路径,“只能一点一点把口碑做出来”。

与东南亚“排队抢车”的热潮不同,日本市场的增长是安静的。自2022年正式进入乘用车领域以来,比亚迪用不到三年时间,逐步建立起66家门店,覆盖全国八大行政区域 。

截至2025年9月,比亚迪日本年内累计纯电销量2899台,同比上涨66%,首次进入进口车品牌销量前十。自进入日本市场3年,比亚迪累计卖了7123台,用刘学亮的话说:“从数据来看它甚至不如海洋网在国内1小时的销量”,但这种增长在日本这样的市场里,已经堪称“罕见的现象”。

日经BP社甚至为比亚迪的海豹专门出版了技术解剖书籍——《中国BYD SEAL彻底分解(全体编)》,售价高达8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1万元),这是日本首次为中国品牌车型出版专业拆解研究报告。某种程度上,比亚迪似乎成为了日本工程师们研究的样本。

这样的“被研究”,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认可。

刘学亮对此的解释极为朴素:“当你被别人认真研究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开始承认你值得被研究。”

K-EV与DM-i双线突围:本地化创新的胜负手

在日本,几乎没有哪一类汽车能像“K-Car”那样,成为一种社会文化。

它不仅是城市的代步工具,更是日本人生活方式的延伸——方正的车身、极致的空间利用、低能耗、适合狭窄街巷和老龄化社会的便利出行。它是日本车企“工匠精神”的象征,也是外来品牌几乎不可能触碰的禁区。

而这一次,比亚迪带着一款名为 BYD RACCO 的K-EV车型,直接参与到了本土文化当中。

RACCO 取自日语“ラッコ”(海獭),象征温和与陪伴。这台K-EV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文化符号上的一次大胆跨界——在K-Car这个日本汽车文化最本土、最坚固的细分市场中,比亚迪成为第一个正面挑战的外国品牌。

刘学亮所说:“我们不是把一辆中国车带到日本,而是用日本人的方式,造一辆电动车。”

RACCO的“日本式”细节不止于命名。它拥有 Super Tall高车身结构与双侧滑门设计,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对上下车便利性的刚需,同时保持城市短途通勤的灵活性。在性能层面,搭载比亚迪自研刀片电池系统,提供两种续航版本,预计将于2026年夏秋上市,计划在东京、大阪等地率先开售 。


K-EV BYD RACCO

在这个被本田N-Box、铃木Spacia、大发Tanto三强长期统治的K-Car细分领域,比亚迪成为首个真正以本地文化为核心,进行电动化重构的外资品牌。身处这个以技术保守著称的国家,它选择挑战“最日本”的汽车类型,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测试中国品牌的文化渗透力。

这背后的逻辑十分清晰,在纯电市场仍处于教育阶段的日本,并不是没有市场空间,日本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转变还需要时间,所以比亚迪选择为当地用户造一台适合当地的车。

如果说K-EV体现了读懂日本,那么海狮06 DM-i,则代表了比亚迪的技术现实主义,它体现了比亚迪对日本市场现实的清醒判断,核心在于用技术赢得日本市场。

日本纯电渗透率只有1.7%,而混动车型占整体销量的40%以上,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比亚迪此次同步引入的海狮06 DM-i,是它在日本的首款插混SUV,采用第五代DM混动技术。这一步棋,精准击中了日本市场的心理落点,既能用电,又不怕没电。

对于仍受限于充电基础设施、居住空间紧张的日本家庭来说,这种无焦虑电动车也有一定市场。DM-i的进入,也让比亚迪的日本战略正式形成“纯电 + 混动”的双线体系。

一个面向都市短途的K-EV,一个面向家庭与长途通勤的混动SUV,两条路线分别对应日本社会的两种真实需求:老龄与保守、效率与安全。

从技术上看,这谈不上是比亚迪最先进的产品线,但从战略意义上看,这是比亚迪在日本市场最聪明的一步棋,产品引入的节奏相对克制,用最成熟、最稳定、最符合当地标准的方案打头阵。

K-EV与DM-i的双线突围,真正重构了比亚迪在日本的战略底色。

在日本,赢得尊重比赢得销量更重要

在日本,汽车不仅是一种工业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信仰。

这里的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对细节苛刻、对安全和耐用性的执念近乎宗教。外来品牌想要在日本被接受,最难跨越的不是技术门槛,而是文化门槛——要先被信任,然后才可能被购买。

日本市场的封闭程度,常常超出想象。本土品牌市占率超过94%,留给外资的空间微乎其微。

欧洲豪华品牌尚能凭借定位差异存活,如奔驰、宝马、奥迪在东京、大阪维持着稳定销量,但它们更像身份符号,并未真正渗透主流家庭市场。韩国车企则几乎全军覆没。现代汽车曾两次进入日本市场,2001年高调上市,2009年黯然退出;2022年以电动车品牌再度回归,但至今年销量不足千台。日本消费者认为“韩国车价格高、品牌认同感低”,而本土车在混动技术上优势明显。

这说明,在日本,单靠品牌光环和价格战都无法奏效的。真正有效的策略,必须建立在对日本社会运行逻辑的深刻理解之上——那是一种对秩序、信任与长期关系的尊重。

比亚迪显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它选择的路径不是“爆款突围”,这和国内的思路完全不同。

前面提到,比亚迪的日本之路以公共交通为起点,十年间,它的电动巴士从北海道开到冲绳,成为日本电动巴士市占率第一品牌,这些车辆的零重大故障记录,让日本公众第一次在日常通勤中逐渐信任了一个中国品牌。

它为日本气候重新设计电池热管理系统、针对老龄化社会优化车门开启角度,并建立本地售后网络。比亚迪与全国12地政府签署灾害应急合作协议,向东京工科大学捐赠新能源教学用车,在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持续露面。


比亚迪在东京车展

这种长期经营方式让比亚迪逐渐摆脱了外来者的身份,成为日本社会生态中的协作者。

正因如此,当丰田首款纯电车型 bZ4X 采用比亚迪电池技术、铃木电动车搭载比亚迪电芯时,日本汽车业的态度开始转变:比亚迪不再只是竞争者,而是值得合作的中国企业。

然而,这种策略也伴随着风险——成本更高、周期更长、反馈更慢。在日本这样一个讲究完美与细节的市场,任何一次产品瑕疵或服务问题,都可能让品牌建设前功尽弃。

有人问刘学亮:“比亚迪进入日本,是为了市场份额吗,今年的销量目标是多少?”

他的回答依旧平实:“我们不设销量目标,日本市场需要的是时间。比亚迪来到这里,不是来征服,而是来参与。”

这句话听上去温和,但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极少被外资品牌掌握的“日本经营哲学”,尊重规则,先赢得社会信任,再谈商业成功。

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回顾在日本的二十年里,比亚迪几乎以最克制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工业循环”:从为日本提供电池,到让日本乘客乘坐电动巴士,再到日本工程师亲手拆解中国电动车结构。

比亚迪在日本的每一步,其实都在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验证一个命题:当中国汽车走进最严苛的市场,它能否以技术、服务与文化的共识重新定义信任?

东京车展只是一个开始。它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不仅在输出技术,也在吸收经验,在全球电动化竞争进入“后补贴时代”后,这种基于文化理解和长期主义的策略,反而成为中国品牌新的护城河。

在更宏观的维度上,比亚迪在日本的“修行”也是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心态的缩影。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出海经历了两种阶段:第一阶段是产能外溢——以成本与供应链优势进入新兴市场;第二阶段则是品牌试炼——在成熟市场中验证价值体系。

日本,正是第二阶段的最高门槛。

在这里,比亚迪面临的不只是市场竞争,而是文化壁垒与技术话语权的博弈。

如何让日本消费者信任一个中国品牌?如何在“精密主义”的国度,让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被接受?
这些问题并没有唯一答案,但当前比亚迪的尝试至少提供了一个方向。

全球化不等于标准输出,而是文化理解。竞争不只是抢夺市场份额,而是重新定义产业语言。

这种转变背后,体现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成熟心态:从渴望被认可,到愿意被比较;从模仿者到合作者。而日本市场的难度,恰恰成就了这份成熟。

它不只是比亚迪的故事,也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在全球产业的主场,以平等、专业、开放的姿态被世界重新理解。

这场修行,仍在继续。(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玉鹏,编辑|李程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刘强东父亲现身超市买猪头肉,穿着非常朴素,完全不像富豪的老爸

刘强东父亲现身超市买猪头肉,穿着非常朴素,完全不像富豪的老爸

乐悠悠娱乐
2025-11-15 11:46:29
杜兰特:像詹库这样的同龄人激励了我 他们看起来就像二十来岁

杜兰特:像詹库这样的同龄人激励了我 他们看起来就像二十来岁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5 21:23:04
太强了!今年169人被福建烟草局录用!生源最大校在这一地!

太强了!今年169人被福建烟草局录用!生源最大校在这一地!

福建升学指南
2025-11-15 11:54:31
郑丽文又有大动作,当着日媒的面、直接说出心里话,绿营瞬间炸锅

郑丽文又有大动作,当着日媒的面、直接说出心里话,绿营瞬间炸锅

南宫一二
2025-11-15 15:45:41
与那国岛民:要么并入中国台湾,要么加入中国,否则就独立

与那国岛民:要么并入中国台湾,要么加入中国,否则就独立

南宗历史
2025-11-14 15:29:04
1965年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看望,总理:我不会再看他

1965年秘书提醒周总理,刘亚楼病危是否看望,总理:我不会再看他

布拉旅游说
2025-11-12 13:56:53
文班:库里在今天手感火热 我们显然没能限制他的发挥

文班:库里在今天手感火热 我们显然没能限制他的发挥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5 21:23:03
马筱梅爆自己孩子不会争家产,公开和大S真实关系,原来小S说谎了

马筱梅爆自己孩子不会争家产,公开和大S真实关系,原来小S说谎了

冷紫葉
2025-11-15 15:00:42
日本人曾在中国种下毒草,耗费2亿无法清理,却被一小虫轻松解决

日本人曾在中国种下毒草,耗费2亿无法清理,却被一小虫轻松解决

知鉴明史
2025-11-15 21:26:00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重庆“文强”之子的现状

年代回忆
2025-05-13 20:05:32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0-28 14:03:28
“天上人间”的瓜!

“天上人间”的瓜!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4 07:57:34
孙杨也没想到,26岁的世界冠军覃海洋,竟走上了自己的“老路”

孙杨也没想到,26岁的世界冠军覃海洋,竟走上了自己的“老路”

阿衃体育
2025-11-15 05:30:38
才第3届,NBA杯已经变鸡肋,除了球场,没啥亮点,3大不足太明显

才第3届,NBA杯已经变鸡肋,除了球场,没啥亮点,3大不足太明显

摸神drose
2025-11-15 20:28:56
上海人自己的“胖东来”来了!开店现场全是人!

上海人自己的“胖东来”来了!开店现场全是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20:27:05
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抛售苹果,首次建仓谷歌!高瓴看好中国资产,中概股市值占比超90%,加仓拼多多、阿里巴巴

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抛售苹果,首次建仓谷歌!高瓴看好中国资产,中概股市值占比超90%,加仓拼多多、阿里巴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5 09:14:06
李连杰变年轻风波升级,向太和医生回应自相矛盾,外国博主曝更多

李连杰变年轻风波升级,向太和医生回应自相矛盾,外国博主曝更多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3 09:40:53
大学生帮人跨省取快递被判无期:藏有4.4余千克毒品,构成运输毒品罪

大学生帮人跨省取快递被判无期:藏有4.4余千克毒品,构成运输毒品罪

极目新闻
2025-11-14 19:29:57
杀鸡儆猴,中方开始动真格了!德国想买稀土,就必须先交敏感数据

杀鸡儆猴,中方开始动真格了!德国想买稀土,就必须先交敏感数据

闻识
2025-10-29 15:34:13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娱乐领航家
2025-11-15 19:00:03
2025-11-15 22:32:49
钛媒体APP incentive-icons
钛媒体APP
独立财经科技媒体
126305文章数 8613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头条要闻

高市对华挑衅后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 特朗普划清界限

头条要闻

高市对华挑衅后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 特朗普划清界限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旅游
时尚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惊艳!她的造型和用色让人叹为观止!

数码要闻

两个月最高涨价60%,路透社称三星内存芯片价格飙升

旅游要闻

【2025打卡中国】淮安松弛感拉满 法国博主:原来这就是《西游记》作者家乡!

有品味的中年女人,穿衣都有4个共同点,看看你掌握了几个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