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在《黑猫警长》第一集“痛击搬仓鼠”中,有这么一家和老鼠长得很像的动物:它们戴着小眼镜,衔着尾巴排成一队,在地缝里抓蠕虫吃。
![]()
动画中的鼩鼱一家(图源:《黑猫警长》)
![]()
它们和老鼠太像,又躲在地底,以至于赶来抓老鼠的橘猫警员都差点抓错(图源:《黑猫警长》)
这种小动物名叫鼩鼱(qú jīng,学名:Sorex araneus),是鼩鼱科(Soricidae)鼩鼱属(Sorex)尽管外形上与老鼠相似,但并不属于啮齿目(Rodentia)动物,而属于食虫目(Insectivora)。这意味着它们和老鼠的亲缘关系其实相当远,反而和刺猬、鼹鼠是“表亲”!
![]()
鼩鼱幼崽,样子是不是和动画片里如出一辙?
(图源:WWalas | Wikipedia)
全球已知的鼩鼱种类共有376种,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数目极为丰富的一族。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中美洲及南美洲北部,喜欢生活在草丛、落叶堆、林缘甚至农田等多种环境中。
就像动画片中那样,鼩鼱的体型非常小,体长只有50-62毫米,体重也只有5-14克。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皮毛为天鹅绒般的深棕色,腹部颜色较浅,吻部细长,圆圆小小的眼镜和耳朵凸显出它们的呆萌可爱。
![]()
在人手掌上的鼩鼱(图源:Digger_the_Shrew)
戴眼镜的设定:不是卖萌,是视力的“隐喻”
你可能会想问,在《黑猫警长》里,它们一家子出场的时候,鼩鼱妈妈特意给每个孩子分发了小眼镜。这个充满童趣的细节,难道只是因为它们眼睛太小吗?
![]()
在觅食前,鼩鼱妈妈专门给孩子们分发眼镜(图源:《黑猫警长》)
戴着眼镜的鼩鼱一家,显得文弱又有点笨拙。其实,这个细节非常有趣地反映了现实中的特征——鼩鼱的视力确实很差,部分种类甚至几乎看不清东西。它们常年在黑暗的地下洞穴或落叶层中生活,依赖敏锐的嗅觉与听觉辨认方向与猎物。
![]()
习惯在黑暗中生活的鼩鼱(图源:《黑猫警长》)
鼩鼱的鼻端布满密集的触须,能感受极微弱的气流和地面震动,帮助它在地洞中探测猎物。它们的嗅觉异常灵敏,可以“闻”出隐藏在土壤中的蚯蚓或昆虫。对鼩鼱而言,地下就是一张立体的气味地图。
![]()
探路的鼩鼱(图源:The Wildlife Trusts)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发现,鼩鼱还可能具备类似回声定位的能力。南京师范大学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鼩鼱还能够通过高频颤音进行近距离空间定向。该研究比较了鼩鼱、蝙蝠和宽吻海豚的听觉相关基因,发现三者在特定声频感知基因上出现了相似的进化改造,属于典型的趋同进化现象。
![]()
物种树中的鼩鼱(图源:Chai S, et al. Zool Stud(2020))
这意味着,尽管鼩鼱没有“声呐”器官,但在微观层面上,它的听觉机制已部分演化出空间探测功能。这种能力让鼩鼱在黑暗地底依然能灵活穿行、精准捕猎,成为真正的“盲猎高手”。
也就是说,动画中鼩鼱戴眼镜,只是为了看清并学习妈妈抓虫子的方式,使角色更具识别度与性格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处理,也是现实生物学与创意的温柔交汇点。
“衔着尾巴跟妈妈学捕猎”,这一细节也符合现实?
《黑猫警长》里,小鼩鼱们衔着尾巴排成一列,跟着妈妈出行学习捕猎,这个细节其实也符合了它们的生态习性!
现实中的鼩鼱是独居动物,而且领地意识很强,会积极地保卫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免受到其他鼩鼱的侵犯。雄性鼩鼱通常只在繁殖季节短暂扩大活动范围以寻找雌性,交配后便各自离开,由雌性独自建巢、生产、哺育幼仔。
鼩鼱幼崽出巢时,会抓着母亲的尾巴排成一串移动——这正是动画中“鼩鼱小火车”的灵感来源。科学界称这种行为为列队行为(Caravaning),是防止小鼩鼱走失、保持温度的一种生存策略。
![]()
鼩鼱的列队行为(图源:Osamu Matsuzaki)
![]()
动画中的“鼩鼱小火车”(图源:《黑猫警长》)
雌性鼩鼱通常每年能繁殖两到三次,夏季是繁殖高峰期,每窝4-10只(《动画片》在幼崽数量上也保持了严谨),幼崽们会在22-25天内断奶并独立生活。由于鼩鼱的寿命极短——多为一年左右,它们的生命节奏可谓紧张到极致。正因如此,鼩鼱妈妈的育幼效率极高,堪称“小哺乳动物世界的高产能母亲”!
![]()
跟着妈妈学捉虫(图源:《黑猫警长》)
在动画中,鼩鼱一家并没有偷粮仓里的粮食,反而是在地缝中捉虫子吃,这个细节也是科学的一笔。现实中,鼩鼱的确是地表生态系统中典型的“小型掠食者”。
它们的食谱极为广泛——蚯蚓、昆虫、蜘蛛、蜗牛、蛞蝓等,甚至比自己体型稍大的幼蛙、蝌蚪或小蜥蜴,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猎物。有时,在饥饿状态下,鼩鼱还会攻击同类或啃食死去的小型哺乳动物,这种“机会主义”捕食行为在野外记录中并不少见。
![]()
吃蚯蚓的鼩鼱(图源:Sophie von Merten)
鼩鼱的代谢率极高,是哺乳动物中名列前茅的“高燃型选手”。一只体重仅十克的鼩鼱,每天要进食相当于自己体重三倍的食物。因此,它们几乎从不真正“睡个饱觉”——进食、休息、再进食,是它们生命的常态。有人形容它们是“地底下的永动机”,一点也不夸张!
在鼩鼱的食谱中,其中不少是农作物的害虫。它们在田间地头四处捕猎,相当于在帮农民“除虫”。另外,鼩鼱常常在地面下挖洞、翻土,这些活动还能让土壤更松软、透气,对森林里的植物生长和更新都有好处!这样正面的形象,在动画中更显憨直可爱,并与反派搬仓鼠形成了鲜明对比。
![]()
在夜里挖洞觅食的鼩鼱(图源:PsamatheM | Wikipedia)
《黑猫警长》用充满童趣的艺术手法,将鼩鼱视力弱、列队育幼、以虫为食的生物学特征巧妙融入剧情,让“鼩鼱”走入几代观众的童年,也让科学与创意达成了温柔的共鸣。
当我们再次回想起那列“鼩鼱小火车”,也许会会心一笑——科学与童年的想象,其实一直在同一条隧道里前行。
策划:刘颖 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张云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本文在科普新媒体平台“蝌蚪五线谱”刊发,经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