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11月2日,记者走进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社区的矮化苹果密植园,只见一棵棵苹果树排列整齐,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些矮化苹果树均为优质新品,包括烟富8号、维纳斯黄金、鲁丽、爱妃四个品种。”烈山区明佑家庭农场场长李文明对记者说,和村社区紧盯市场需求,科学调整品种结构,挖掉老树,新栽植了这片占地106亩的优质果园。
和村社区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和村苹果”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和村社区及周边苹果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优质苹果4000万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2万元。
“和村苹果种植历史已超过30年,一些老果园存在果树树龄长、果品品质参差不齐现象。”和村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董昌盛说,去年秋季,矮化苹果密植园迎来首个挂果期,园内优品果采摘价每斤达5元,比老果园普通红富士苹果每斤高出1元多。
4个苹果新品不仅价格高,产量也不低。果树栽植第六年进入盛果期,亩产5000斤以上,每亩净利润预计至少1万元,示范效应明显。
61岁的果农魏恒新在明佑家庭农场务工已有两年,看到矮化苹果树结出的果子受市场青睐,主动加入到果树更新换代行列。
“去年,我对自家两亩果园的40棵老树进行改良,嫁接了爱妃这个市场认可度高的苹果新品。”魏恒新说,爱妃苹果外观鲜红亮丽,肉质非常紧实、硬脆,果实汁液丰富,易于储藏。
记者在和村社区种植户李居全的果园里看到,这里一些空隙地栽植的矮化苹果树已经挂果,苹果在绿叶的掩映下展露着红扑扑的笑脸。
眼下,像魏恒新、李居全一样,和村社区一些种植户积极转变观念,跟着栽植或嫁接部分新树,更新面积超过1000亩。
作为当地特色产业的“金果果”,今年和村苹果克服前期干旱、后期多雨影响迎来丰收,吸引了各地客商和市民游客前来收购、采摘。
为保障苹果销售渠道畅通,和村社区投资建设了集储藏、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果蔬保鲜库,有效缓解了苹果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破解了苹果产业发展中“储存难”瓶颈,把和村苹果销售期延长至春节前后,为产业发展装上了“稳定器”。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领‘和村苹果’向品牌化、链条化方向发展,推动‘红苹果’变为更大、更甜的‘致富果’。”董昌盛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