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俄罗斯这个国家有个比较独特的行政单位,就是其境内有很多“国中之国”。在俄罗斯境内,现在存在20多个正式名称为“共和国”的行政单位。虽然俄罗斯境内的这些“共和国”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但至少在表面上看,它们确实是具有很多“国家”的特征。
![]()
俄罗斯境内这些行政区域中有20多个“共和国”
比如,这些共和国都有自己独特的宪法,并拥有不同于俄语的官方语言,而且还都拥有自己的国旗和国歌。那么俄罗斯为什么要允许这些“国中之国”的存在?它们最初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
要追究这些“共和国”的历史,我们需要追溯到100多年以前,也就是俄罗斯帝国走向崩溃的191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俄罗斯帝国作为主要参战国很快全面投入其中。但随着战事的胶着,俄罗斯军队很快就出现了兵员不足的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6年颁布政令,开始在当时俄罗斯帝国治下的中亚地区征召大量19-43岁的男子加入俄军劳工营,为当时正在进行的一战主要战役布鲁希洛夫突破提供支持。但这一政令却很快在中亚地区遭到了当地族群的强烈反对,最终引发了大规模暴动。
![]()
一战布鲁希洛夫突破中的俄军冲锋场景,此次战役相关准备在俄罗斯境内局势不稳的导火索
在此之后,民族独立运动在俄罗斯帝国境内逐渐扩散,并在1917年3月的俄罗斯二月革命之后出现了加速扩大的趋势。到1917年十月革命以及俄罗斯内战爆发之后,在原来俄罗斯帝国境内,已经出现了至少40个自行宣布独立或自治的民族政权。虽然这些政权中影响最大的一些主要位于前苏联各加盟国和波兰及芬兰等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权是在今天俄罗斯境内所建立的。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苏俄政权在俄罗斯内战期间推出了苏维埃共和国制度,即承认这些政权的地区具有独立或自治地位,但却在当地大力支持支持亲布尔什维克力量,使其主导这些政权,然后再通过高度集中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确保这些名义上独立或自治的共和国加入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从而以一种变通的方式尽可能保全之前俄罗斯帝国的领土,同时也壮大自己在内战中的力量,从而赢得俄罗斯内战的胜利。
而在当时俄罗斯帝国已经事实上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可以说也是在当时的局面下尽量维持旧帝俄领土唯一可行的办法了。最终,这种做法帮助苏俄在除芬兰、波兰东部和波罗的海三国之外原帝俄的绝大多数领土上打败了包括民族分离势力在内的各路白俄势力,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了苏联。在苏联建立后不久,又通过法律将多数体量(主要是指人口体量)较小的共和国降格为俄罗斯境内的自治共和国,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走向独立的可能性。
![]()
1918年时俄罗斯内战局势,红色为苏俄控制区,蓝色箭头为各路白军进军路线
应该说在苏联固有体制下,这种制度安排也是非常安全的。因为虽然苏联承认各加盟共和国乃至自治共和国为国家,却通过苏共领导的硬性规定将各个共和国完全掌控,而苏共是高度集中领导的,因此各个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也就没有可能走向独立了。
但在20世纪末80、90年代,随着苏共自身退变并失去领导地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根本的凝聚力不复存在,这才导致了最终苏联的解体。而且在苏联最后分崩离析的过程中,为了加快苏联和苏共的瓦解,俄罗斯政府甚至曾在1990年6月12日发布俄罗斯主权宣言之后,甚至还公开要求其境内的各个自治共和国也自行发布主权宣言,也就是自行宣布自己拥有一定的独立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境内的自治共和国纷纷发布主权宣言,到苏联解体时,只有达吉斯坦和莫尔多瓦两个自治共和国没有发布主权宣言。
这样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很自然不可能撤销为瓦解苏联贡献了力量的各个自治共和国了。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自然是不会想让各个自治共和国进一步走向独立的,所以在1992年3月31日让各个自治共和国和其境内其他非自治区域一同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从法律中将其限定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但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还增设了几个共和国,将之前的几个自治州,如阿迪格、戈尔诺-阿尔泰、哈卡斯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等提升为自治共和国。
![]()
俄罗斯欧洲地区最大的自治共和国科米自治共和国
但之前俄罗斯鼓励自治共和国宣布主权的惯性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刹住车的,在当时《俄罗斯联邦条约》签署时,就有一个半自治共和国拒绝签署。其中那个完整的共和国是位于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它虽然没有要求独立,却要求在俄罗斯境内保持更高级别的自治。最终在经过将近两年的谈判之后,鞑靼斯坦在1994年才与俄罗斯中央签署了联邦条约,获得了相对于其他自治共和国更高级别的自治权。
而另外那半个自治共和国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车臣。在苏联时代,车臣归属于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所以只是半个自治共和国。但当时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对待俄罗斯的态度差异很大,等于这个共和国自己先发生了分裂。
1992年6月,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而车臣后来的经历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经过两次车臣战争,付出了上万人阵亡的代价之后,才在2003年3月24日最终让车臣重新加入了俄罗斯。而此后俄罗斯也给予了车臣明显高于其他共和国的自治地位。
![]()
车臣战争场景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一下俄罗斯境内这20多个自治共和国究竟都叫什么,以及他们的地理和人口构成了。不过可能有些朋友已经发现了,在这一直没有给出俄罗斯境内自治共和国的具体数量,而只是比较含糊地说有20多个,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关于这个数字,其实是不太统一的。在目前大家通常看到的相关资料里就有两个说法,即21个和22个,而这个差别主要是对克里米亚的不同认定所造成的。克里米亚在2014年通过公投宣布入俄,使俄罗斯认定的自治共和国数量达到了22个。但因为克里米亚局势的争议性,所以很多资料到现在还是说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数量是21个。
当然在这里我们就不纠缠哪种标准才是正确的了,而是来谈谈这些共和国的细节。在这21个(或者22个)自治共和国里,有16个(算上克里米亚则是17个)共和国位于欧洲,另外5个则是位于亚洲。下面我们先以列表方式列出这些自治共和国的名称、面积和人口数量:
欧洲:
![]()
亚洲:
![]()
在欧洲的这些共和国里,有13个共和国可以说都是在俄罗斯族之外有一个当地的相对主体族群,其中当地族群在当地人口中占多数的有阿迪格(切尔克斯人)、巴什科尔托斯坦(巴什基尔人)、车臣、楚瓦什、印古什、卡尔梅克、北奥塞梯-阿兰和鞑靼斯坦8国。而当地族群占比最高的是车臣和印古什。在这两个共和国,当地族群的占比都高达96.4%,而俄罗斯人则分别只占1.2%和0.7%。
而在卡累利阿、科米、马里埃尔、莫尔多瓦和乌德穆尔特5国境内,俄罗斯人占比都在50%以上,所以其实在这些共和国境内,俄罗斯人也都是主体民族。在这几国中,当地人口比例最低的是卡累利阿,当地的卡累利阿人占比只有5.5%,而俄罗斯人占比则达到了86.4%,可以说是当地绝对的主体族群。
而在这13个共和国里,卡累利阿人、科米人、马里人、莫尔多瓦人(注意不是摩尔多瓦)和乌德穆尔特人都是说乌拉尔语系的族群,其中卡累利阿人的民族属性与芬兰人极其接近,在早期甚至可以被视为居住在当地的芬兰人,但经过最近100多年的分化之后,现在俄罗斯境内的卡累利阿人已经基本被视为是一个独立的族群。另外,虽然这几个族群说同一语系的语言,但因为其在历史上与不同的周边族群混血,所以这些族群在人种特征上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有些族群白种人特征比较明显,有些族群则黄种人特征比较明显。
![]()
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国旗
而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和鞑靼人则是说突厥语族语言的族群。相信,肯定很多朋友一看到鞑靼可能就会联想到蒙古人。但俄罗斯的鞑靼人是一个混血族群,在早期有蒙古血统,但后期更多是跟周边不同族群的混血,在现代和蒙古人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鞑靼人是现代俄罗斯第一大少数民族,在俄罗斯境内分布极广,因为不同地区混血的不同,鞑靼人内部也是有些族群像白种人,有些族群像黄种人。
切尔克斯人(阿迪格)、车臣人和印古什人则是说西北高加索语系的族群。另外,奥塞梯人又被称为阿兰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而卡尔梅克人恐怕是许多朋友非常熟悉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是明清时期西迁的卫拉特蒙古各部(包括土尔扈(hù)和杜尔伯特等部)的后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成土尔扈特东归时被落在当地的那部分蒙古族群,他们所说的语言还是蒙古语,可被视为蒙古人分支。而卡尔梅克也因此成为了欧洲境内唯一由黄种人和佛教徒主导的行政区域。
![]()
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国旗
另外3(4)个位于欧洲的自治共和国则都是多族群混居的状态,其中高加索地区的达吉斯坦民族构成最为复杂,一共有13个比较成规模的世居族群。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也都分别由几个不同的族群混居。而这几个共和国当地族群的语言也基本都属于高加索语系和突厥语系。俄罗斯人在达吉斯坦分布较少,人口占比只有3.3%,在另外两个共和国占比则都达到了20%多。
至于克里米亚,当地其实也是以俄罗斯人为主的多民族混居状态,俄罗斯人在当地占比达到了60%以上,另外乌克兰人占到了20%多,而当地独有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占比也达到了百分之十几。
而在亚洲的5个自治共和国里,俄罗斯人在阿尔泰、布里亚特和哈卡斯都占据多数,当地民族的占比在12%(哈卡斯)到37%(阿尔泰)不等。而萨哈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占据多数的仍然是当地族群雅库特人和图瓦人。
![]()
俄罗斯最大的自治共和国萨哈自治共和国版图
在语言方面,阿尔泰、哈卡斯、萨哈和图瓦当地族群主要都说突厥语族的语言(我国境内的图瓦人被认为是蒙古族分支,这一点和俄罗斯境内的图瓦人有差异)。而布里亚特则是典型的蒙古人分支,无论是外貌还是文化习俗方面都和其他蒙古族群接近。
所以俄罗斯境内的各个自治共和国确实也是比较多样的。不过近年来,俄罗斯在内政方面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收回了各个自治共和国的自治权力。比如在2010年,俄罗斯政府分布政令,规定各个自治共和国领导人不得再使用“总统”这个头衔。另外在2018年,俄罗斯在车臣之外的所有自治共和国都将俄语提升到了高于当地语言的地位,并授权各共和国终止了当地语言在学校中的必修课地位。
这样总体来说,除车臣之外,俄罗斯各个自治共和国与其它行政区域的差异其实也是在逐渐走向消失,甚至有观点认为俄罗斯从国体上已经逐渐不再是联邦制国家了。在未来,俄罗斯的这些“国中之国”是否还会长期存在可以说也要打上一个问号了。(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