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亚马逊的卖家生态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结构性转变。Marketplace Pulse最新发布的《2026亚马逊电商平台趋势报告》显示,过去四年里,年销售额超过百万美元的卖家数量翻了一倍,达到10万家以上;与此同时,活跃卖家总数却从240万降至180万。卖家数量减少、GMV却持续攀升——这是一场属于“专业卖家”的胜利。它揭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亚马逊的增长红利已从“人口红利期”进入“运营能力红利期”。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01
从流量竞争到能力竞争:卖家集中化时代来临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人人都能做亚马逊”的年代,那么现在,这句话显然已经不再成立。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仅有2%的卖家贡献了超过50%的GMV,美国站的流量和销售额更是高度集中在少数头部卖家手中。百万美元级卖家增多,但底层卖家的淘汰速度同样在加快。亚马逊的逻辑正在从“数量驱动”转向“质量驱动”,从“流量公平”走向“能力竞争”。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这并非坏消息。对于具备系统化能力的卖家而言,这意味着更高的生存壁垒,也意味着更大的增长空间。现在的亚马逊不再奖励盲目铺货,而是奖励那些能用广告、内容、供应链、数据形成闭环的品牌运营者。爆款逻辑在退潮,精细化与长期主义成为新的主旋律。
02
美国站仍是验证与增长的核心阵地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尽管新市场层出不穷,美国站依旧是亚马逊生态的“心脏”。报告显示,美国站新卖家首单成功率高达60%,远超日本(50%)和德国(42%)。庞大的消费体量与极度细分的需求,依然让这里成为新品牌验证产品与模型的最佳场所。从“酸面团发酵罐”到“胡须油”,美国消费者在每个细分品类中都能形成足够的搜索量,这种结构性的市场深度,决定了它始终是卖家创新的前哨阵地。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但美国站的门槛正在快速提高。平台费用、广告竞争、供应链成本、合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足以让卖家失去竞争力。2025年以来,平台各项成本加总已超过销售额的50%,这意味着只有具备数字化运营能力、能精准预测库存与转化的卖家,才能实现健康的利润模型。
03
经验红利:2019年前的卖家正在吃“复利”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报告的另一个关键信号是:时间成为最昂贵的壁垒。全球前1万名卖家中,超过60%在2019年前注册。换句话说,今天的头部卖家并非靠运气崛起,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他们经历了亚马逊算法调整、FBA政策收紧、广告系统进化的全过程,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与品牌信任体系。这种积累是新卖家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
![]()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对于正在成长的卖家而言,这提醒我们: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已经从“战术型平台”变成“战略型赛道”。新卖家不应只追求短期ROI,而要以三至五年的周期规划产品组合、品牌布局与供应链优化。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在周期波动中活得更久。
04
国际化困局:扩张欲望高,行动率低
报告显示,69%的亚马逊卖家仍然只经营单一市场,仅有6%扩展到6个以上站点。即使亚马逊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多数卖家仍止步于“本土舒适区”。原因很现实——跨国扩张意味着税务、合规、语言、物流、售后等多重挑战,一旦决策失误,试错成本极高。
但这也意味着机会。随着美国市场趋于饱和,欧洲、拉美、中东的新兴市场正处于结构性空白期。沙特、阿联酋、墨西哥的GMV增长速度远超传统市场,而本地卖家供给不足。对于具备品牌与供应链双能力的中国卖家而言,这些市场正是未来三年的“低竞争蓝海”。
05
中国卖家:从制造优势到品牌势能
截至2025年,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全球活跃卖家中占比已超过50%,并贡献了近一半的GMV。过去几年,中国卖家凭借制造与供应链效率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当下,这一优势正在向“品牌与系统化能力”转化。
美国卖家的人均年收入为88.5万美元,是中国卖家的两倍以上,差距的本质不在制造,而在品牌力与客单价。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出货快”,而是“谁能让消费者记住品牌”。
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开始布局品牌矩阵、建设独立站、投放站外媒体、使用AI分析工具。这标志着一个新阶段:中国卖家从“生产商”向“品牌运营商”转型
06
专业化运营:亚马逊生态的终局形态
亚马逊的增长已进入“企业化运营时代”。
在这个时代,卖家=小型企业,必须具备财务管理、品牌战略、供应链整合、数据洞察和内容营销的全链条能力。广告只是引流手段,核心是品牌与系统协同。
过去,“爆款思维”是亚马逊的逻辑核心——产品周期短、快速起量、再复制下一个品。
现在,“专业化运营”成为主流逻辑——卖家更像在经营一个品牌资产。广告优化不只是投放,而是与内容协同的ROI系统;选品不只是调研,而是基于消费人群画像与生命周期分析的科学决策。
亚马逊的竞争正在向“企业间竞争”转化,这意味着:
·没有系统化能力的卖家,将被平台算法淘汰;
·具备整合营销和品牌建设能力的团队,才有长期增长机会。
从2015年的铺货时代,到2020年的品牌出海潮,再到2026年的专业化竞争,亚马逊卖家生态的每一次演变,都在考验企业的系统能力。
这份趋势报告让我们看到一个清晰的未来:卖家数量或许会继续下降,但能活下来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流量与利润占比。
对于已经在路上的跨境品牌来说,这意味着两个关键词——复盘与迭代。
复盘的是过去几年积累的供应链与品牌资源,迭代的则是组织能力与运营体系。只有当一个品牌能在广告、内容、数据、产品四个维度实现协同,它才真正具备跨周期的竞争力。
2026,不再是“做亚马逊”的时代,而是“做品牌”的时代。
当运营回归理性,能让体系持续复利的企业,才真正拥有穿越周期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