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咱们继续掰开历史的门缝看古典名著,它就是神奇的金瓶梅,它不仅是本世情小说,还是历史的写实记录,是那个年代的报告文学。各位看官,咱们一起带着摄像头走进兰陵笑笑生的作品中,去西门大院看看西门庆家多么热闹,作品金瓶梅四十二回这里写西门庆的私人会所狮子街的热闹。
![]()
邀请王六儿
为了和王六儿玩,西门庆衙门放假,他邀请王六儿丈夫韩道国,邀请了韩道国,又邀来两个好兄弟陪k,这还不行,还邀请来两个粉头来:
晚夕,堂客跟前放两架。旋叫了个厨子,家下抬了两食盒下饭菜蔬,两坛金华酒去。又叫了两个唱的──董娇儿、韩玉钏儿。原来西门庆已先使玳安雇轿子,请王六儿同往狮子街房里去。
这一切都是围着王六儿来写:
玳安见妇人道: “爹说请韩大婶,那里晚夕看放烟火。”妇人笑道: “我羞剌剌,怎么好去的,你韩大叔知道不嗔?”玳安道: “爹对韩大叔说了,教你老人家快收拾哩。因叫了两个唱的,没人陪他。”
![]()
热闹的私会
四十二回逞豪华门前放烟火,赏元宵楼上醉花灯,作者兰陵笑笑生两边都用了“虚写”,不仔细看,看不出味道来,作者不直接画饼,非得让读者自己脑补下情节。咱们一起看看作者的“不写之写”,这是金瓶梅绝妙的笔法!您看啊,一边是吴月娘在家宴请官太太们,花园里美人穿新衣列坐,作者就轻描淡写带过;另一边西门庆和帮闲在狮子街喝酒,实质为了找王六儿寻乐趣,眼看要搞私会,结果又从小孩视角虚焦了。
为啥不直给?一来是避免重复——两边都是“热闹”,但一个是正室圈子的体面,西门庆私生活的放纵,虚写能让读者自己品出差别。
作品里的虚写更藏深意!您想,吴月娘那边的“烟火”是大家闺秀的端庄,西门庆私会处的“烟火”是偷偷摸摸的疯狂,两边都写实了反而俗,虚写反而让这股子“热闹里的荒诞”更扎心。
就像咱看电影,特写镜头太直白,远景留白才让人琢磨:西门庆家表面是团圆,内里男盗女跟着配合;吴月娘她们喝着茶赏烟火,压根不知道自家男人正跟王六儿在闹市鬼混。这虚实一搭,整个章回的讽刺味儿就出来了——所谓“节日”,不过是各怀鬼胎的遮羞布罢了!
![]()
狮子街会所细节
作者兰陵笑笑生通过两唱的董娇儿和韩玉钏,通过她们眼睛来衬写王六儿:
两个那里肯来,一直往后走了。见了一丈青,拜了,引他入房中。看见王六儿头上戴着时样扭心鬏髻儿,身上穿紫潞绸袄儿,玄色披袄儿、白挑线绢裙子,下边露两只金莲,拖的水髩长长的,紫膛色,不十分搽铅粉,学个中人打扮,耳边带着丁香儿。进门只望着他拜了一拜,都在炕边头坐了。小铁棍拿茶来,王六儿陪着吃了。
![]()
在狮子街就“笑进来”“看王六儿笑”,这里面需要细细品:
两个唱的,上上下下把眼只看他身上。看一回,两个笑一回,更不知是什么人。 落后,玳安进来,两个悄悄问他道: “房里那一位是谁?”玳安没的回答,只说是: “俺爹大姨人家,接来看灯的。”
这俩配角戏份不多,作者为啥费笔墨写她们?
可别小看这俩“工具人”!她们可是作者的“显微镜”,专门用来照王六儿的尴尬。您看她们进门“笑进来”,不是普通笑,是全身都在乐——说明她们上路子,知道来这儿不是卖艺,是陪酒凑数,心里有数所以松弛。
接着避开主位找王六儿,结果盯着人家打扮乐:“学个中人打扮!”“中人”就是粉女,俩粉女瞅王六儿装粉女样,那眼神跟看“东施效颦”似的。为啥?王六儿本就是暗娼,偏要学粉女时髦,结果被真粉女看穿,尴尬得脚趾抠地。
更绝的是,俩粉女一开始还错把王六儿当西门庆亲戚,恭恭敬敬磕头:
两个听的,从新到房中说道: “俺每头里不知是大姨,没曾见的礼,休怪。”于是插烛磕了两个头。慌的王六儿连忙还下半礼。
王六儿当时“惊慌失措”,您细品!她平时厚脸皮当“半个粉女”,这会儿被人当“亲戚”尊重,反倒露了怯。
作者兰陵笑笑生借俩粉女的眼睛,把王六儿的虚伪扒了个干净:她以为自己跟西门庆是“特殊关系”,可在外人眼里,她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兼职”。
![]()
西门庆搞的“风水宝地”
这狮子街会所是西门庆专门寻欢作乐的地方。您当西门庆随便挑的地儿?这房子是他的“隐秘基地”,选这儿全是算计!首先,狮子街是闹市,人多眼杂但“大隐隐于市”——表面上街坊邻居人来人往,可这房子是旧宅,平时没人关注,西门庆带王六儿来,既方便进出,又不容易被熟人撞破。
其次,离王六儿家近,省得折腾;韩道国家在这儿,叫他来当“幌子”,再拉应伯爵、谢希大这些帮闲垫背,最后请俩粉女陪王六儿,一套组合拳把“约会”包装成“朋友聚会”,合理合法得很。随着情节推进韩道国该下场了:
唱毕,吃了元宵,韩道国先往家去了。少顷,西门庆吩咐来昭将楼下开下两间,吊挂上帘子,把烟火架抬出去。西门庆与众人在楼上看,教王六儿陪两个粉头和一丈青在楼下观看。
这狮子街会所更妙的是,这房子“远离西门家”,西门庆在家陪正妻,在这儿偷腥,两头都不耽误。
您看,西门庆多周到?闹市里藏污纳垢,越是热闹的地方,越能藏他的脏事儿。就像现在有些人,偏要在网红打卡地搞私会,仗着人多嘴杂反而不被怀疑。这旧房子不只是地点,更是西门庆“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性格缩影——表面装得仁义道德,里子比谁都疯!
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笔下很隐晦,大家都装作不懂,结果这一切破绽让真不懂的来昭儿子小铁棍给撞见,揭开了遮羞布:
且说来昭儿子小铁棍儿,正在外边看放了烟火,见西门庆进去了,就来楼上。见他爹老子收了一盘子杂合的肉菜、一瓯子酒和些元宵,拿到屋里,就问他娘一丈青讨,被他娘打了两下。
受了委屈的小铁棍,无意间看到了这不懂的精彩一幕:
不防他走在后边院子里顽耍,只听正面房子里笑声,只说唱的还没去哩,见房门关着,就在门缝里张看,见房里掌着灯烛。
![]()
结尾
西门放假邀群朋,
韩郎作幌掩私情。
厨抬两盒金华酒,
轿请一人王六卿。
烟火高悬照夜明,
楼头花灯醉客声。
唱的双姝偏不语,
偷眼打量假中人。
鬏髻时样学风流,
紫袄玄披故作羞。
粉头笑里藏讥讽,
插烛磕头惊破愁。
小童窥缝见灯红,
笑语轻传帐底风。
莫道人间无暗处,
荒唐写尽在金瓶中!
看官且记兰陵笔,
不写之写最扎心。
团圆佳节各怀鬼,
烟火散后是空林。
更多金瓶梅细节,咱们下回再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